纸上的岁月年华 作品

第275章 传说中的古村落

老憨知道,他们可能是想对自己多一些了解吧!无所谓的,他们这些人也不像是有恶意的样子,所以才答应的那么痛快。

 过了几天之后,居然来了三女两男,年龄最大的一个女人,不到30岁的样子,剩下的两男两女,年龄更小一些。

 这几个人怎么看都不像是干活的,而且那个年龄最大的女人,很明显是头领。剩下的几个人对她言听计从的。

 老憨便嘱咐女人:“他们应该是盼望着和我们熟悉起来,你随便让他们干点什么吧!如果和他们熟悉了,山民一定会买我们更多的东西,没有坏处的……”

 于是女人便让他们在院子里找活干,愿意纺棉线的就纺棉线,愿意织布的就织布,不愿做这些的,就打杂跑腿儿……

 女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特别喜欢听自家人讲一些故事,尤其喜欢听这几年的发展经历,这也无所谓的,有些事情不是秘密,讲给他们听就是了。

 就这样这5个人在家里安顿了下来。

 老憨在和老官哥哥聊天的时候,曾经提到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试探着问过老官哥哥,世间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老官哥哥却不以为然的笑了,还讲述了很多他知道的古村落。

 原来在老官哥哥的认知里,陶渊明描述的那种地方,在这世间有很多的,只不过陶渊明把那样的村落描述的过于完美,过于理想化了。

 一群人真的避开人间的战争和各种各样的恩怨,从而找到一处好地方生存,这显然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就算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可以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很好,但时间一长了也是不行的,有好山好水好土地的地方,就算是好地方,那里总不可能也产盐吧!那里总不能开矿炼铁吧!

 还有很多数不清的各种物资,不可能一个地方都产出的,完全与世隔绝,根本不可能。

 而且这种地方一旦被发现的话,朝廷一定会把他们给消灭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句古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朝廷怎么可能让一群人,既不接受统治,也不交粮纳税呢!

 老官哥哥说他在任上的时候,就曾经嘉奖过地方上的一些人,这些人消灭这样的古村落,得到嘉奖并不多,但是古村落里的财物,被那些人都私分了。

 嘉奖只是表明朝廷的态度,给予他们鼓励,同意他们做这件事情,那些人私分财物,管理起来也十分困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老哥哥最后问道:“怎么啊,你知道有这样的古村落,或者是这种藏在山中的部落?”

 老憨很诚实的点头说道:“好像是,他们找我买过东西,但是他们的警惕性很高,一直不肯告诉我他们的来历,而且现在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了。”

 老官哥哥却笑着说道:“可能被别人发现了他们的底细,被收拾干净了吧!也可能死于一场瘟疫之类的大灾难,也可能是水流发生了改变,他们都搬走了,这种事情并不稀奇……”

 在见多识广的老官眼里,天底下没有什么神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