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崇祯新政

只不过他们似乎高兴得太早,很快他们就不高兴了。

 接着看第二条,其实就是剩下的四条。

 这才是重头戏,崇祯帝冥思苦想出来的治国方案,其实也不是他的原创。

 一个未来的屌丝,哪有那等治国良方,不过借鉴后世封建社会成熟的改革措施,只要步子不太大,直接急吼吼嚷着要进资本主义社会,崇祯自问还是有掌控力,可以做到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他也想一夜之间,大明成为蒸汽时代的大明,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

 可是不现实啊,他只是魂穿了,并没有带金手指,还是要遵循本时代的科学社会发展规律的。

 崇祯现在要做到封建社会的皇权,真正高度集中巩固,口衔天宪,而不是狗屁倒灶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明朝前期和整个清朝,才是皇帝当家做主的时代。

 崇祯改革,要借鉴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前世清朝雍正时期的改革方案。

 他也想直接一步到位,直接大踏步跃进到近代社会,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目前最合适大明的政策,崇祯认为是原来历史中,和自己相隔不足百年的雍正王朝,雍正所施行的政策,已经被历史证明过,是稳妥正确的。

 那些政策确实增强了国力,稳固了清朝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的高度。

 雍正改革的对象就是官绅士大夫,这位皇帝上辈子应该是穷苦百姓,骨子里就厌恶官绅阶层的贪婪腐败。

 崇祯也是,高举屠刀,不论东林党、齐楚浙党,谁不服砍谁。

 趁现在崇祯的屠刀还能举起来的时候,毕竟厂卫还在自己手里。

 小册子里总共五条内容,后四条内容就是雍正鼎鼎大名的改革四策。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和改土归流。”

 这算是封建社会治标治本的神药良方,雍正为什么会在后世招来那么多骂名,根本原因就是这四条政策的推行。

 四条政策斩断了千年以来士绅读书人的利益来源和脸面,把皇帝推到了读书人的对立面上。

 这里不得不佩服雍正皇帝的胆略和决心,乾隆真是有个好爹,他算是自古以来啃爹第一名。

 要不是雍正皇帝的励精图治,改变了康熙末年吏治腐败、千疮百孔的大清局面,女真人可能和元蒙一样,在中原只有不到百年的气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雍正的四条改革政策虽好,可放在崇祯朝,也不能直接生搬硬套,何况崇祯还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要加入其中。

 比如提高商税,

 比如开放海上贸易,鼓励百姓开眼看世界,看看大航海时代的波澜壮阔。

 比如全国矿产收归国有,

 比如设立军机处。

 把内阁真正变成文臣内阁,只管内政。

 想的东西太多,总要时间和耐心。

 五百年太短,只争朝夕。

 想想未来美好壮观的前景,崇祯就睡不着觉,天天和打鸡血似的。

 理想很丰满,未来的前景很热血,可眼前崇祯却是坐在火山口的尴尬和焦虑。

 崇祯有很多的理想等待着去实现,他的理想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做实践者,现在他只能耐心,即使对糟点满满的阉党也是如此。

 手里必须有人才,听话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