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百无聊赖袁崇焕

于是袁崇焕和孙传庭一样,借口生病负气辞去辽东巡抚一职,回广东老家带孩子去了。

 这时候的大明官员,只要觉得自己有气节的,有能耐的。

 大体上稍微不如意,就免冠而去,去老家乡间做个逍遥自在的缙绅。

 他们衣食无忧,不缺吃喝,本地官吏和士绅那是拿着他们当宝贝供着。

 每一个人都是当地的名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一些普通官司,基本上一言而决。

 这些人浑不拿本职工作,朝廷事务当回事,几同儿戏。

 挂印而去的官员扪心自问,那些因你而中断的工程,那些骤然失去主心骨,乱成一团的下属和士兵,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

 你们只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可曾有半点愧疚之心?

 读书人还恬不知耻,对这种行为大加赞赏,谓之养望,可见家国情怀之淡薄。

 因为他们知道,此等名士,士林传颂,早晚要被朝廷继续征召重用。

 当皇帝的就是再厌烦,对于文人的臭脾气,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反观崔呈秀,阮大铖之流,刨去贪污腐败不说,单单守住官位,使命不要脸也要往上爬的拼搏精神,还是比那些仙风道骨的清流,要强上不少。

 这是天启七年,也是天聪元年七月初二的事情。

 距今也就是小半年的光景,袁崇焕拖家带口回广东的路程要用两个月,还没到家呢,天启帝就驾崩了。

 明朝新皇继位,皇太极那边奇了怪了,也没过来折腾。

 一时间,剑拔弩张,处处烽烟的辽西走廊,竟然东线无战事。

 袁崇焕那点张屠户的心思,算是没实现了。

 如今新皇登基,已经担心人走茶凉的袁崇焕在万里之外,大明的南边翘首以盼,生怕崇祯把他这个大忠臣给忘了。

 好在崇祯没有忘性那么大,潜邸中就知道他袁崇焕的好大名,是个专门打建奴的好手,两任金国的大汗都被他揍过。

 一位德高望重的朝中大佬,给了袁崇焕几句评语。

 “不怕死”,“不爱钱”,“曾经与建奴打过,而去打了两次,还都取胜了。”

 很朴实的话语,却高度概括了袁崇焕的性格和功绩。

 这可是泼天的功绩,是真材实料打出来的。

 朝堂中的衮衮诸公只要不想建奴打到京城脚下,一定会对皇帝念叨我袁某人的。

 果然,袁崇焕回到广东的第十天。

 袁家县城的府邸中,来了一群身着锦衣的不速之客。

 岭南的冬天,要是一般时间,估计是温暖如春的,只不过现在是小冰河时期。

 这处于亚热带的东莞,竟然下起了小雪。

 雪后的荔枝树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没点精神。

 袁崇焕身穿厚袄,踱步在院里欣赏这难得的南国雪景,其实也没有什么欣赏的。

 小雪花落到地上,还没有来得及堆积,就开始融化了,整个大地就像是牛皮癣一样,左一块右一块的,露出了胶黏肮脏的泥巴,一踩一脚泥,让人看了倒胃口。

 袁崇焕起了个大早,也就是看了这番光景。

 他谓然一叹。

 “这南国雪的,还是太小家子气,到底是赶不上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