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孙元化官迷(第2页)

 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绿豆芝麻大小的官,竟然会有一天能走在这千步廊上。

 孙元化走路已经不成样子了。

 他是颤颤巍巍晃晃悠悠,不知所措。

 走路都顺拐,行尸走肉的走着。

 又像是喝了二两酒,和那打醉拳的醉罗汉一样。

 贴着墙根走的一队小黄门,看了这样的景象,忍不住窃窃私语,发出了嘲笑声。

 走在前面一点的徐光启,眼睛的余光瞥见了自己爱徒孙元化的样子。

 徐光启的心情是复杂的。

 又是心疼又是感觉丢人,看看前面带路的小太监没有注意到这边。

 徐光启赶忙回头低声呵斥道。

 “初阳,稳住心神。

 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成何体统?”

 孙元化也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了,此刻就像是一个孩童一样。

 在听到恩师徐光启的话之后。

 孙元化懵懵懂懂地抬起了头,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恩师。

 嘴里发出了,梦呓机械般的声音。

 “老师,我这是在皇宫吗?

 皇帝,咱大明朝的皇帝,真的要召见我这样一个九品官吗?

 老师,要不我还是不去了。

 去了也是丢了老师的脸。

 弟子科考考了多年,数次落榜,早就没信心考下去了。

 蹉跎二十余载,只是一个举人,幸赖老师举荐,这才在兵部有了个九品的司务当。

 弟子这样的无才之人,有何颜面,有何资格去见皇帝。

 也许是皇帝看在恩师的面子上,才破格想见我一面······”

 徐光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孙元化一眼。

 这弟子算是他众多弟子中,最有天分的一个。

 尤其是在火器方面,算是得了他的真传,颇有青出于蓝的趋势。

 还和他是上海县的老乡,一样进了耶稣会信教。

 正所谓师徒加老乡,没有比这更稳固的关系了。

 他们师徒俩是天然的政治同盟,大明官场上的一股清流。

 只是这孙元化性格绵软,偏偏还是个官迷。

 按照徐光启的意思,这个弟子应该学习他坚持不懈继续科考,最终考个进士才是正途。

 无奈这弟子对这科场,已经失去了信心。

 “不许胡说,更不许妄自菲薄。

 陛下想见你,那是指名道姓想见你。

 和为师有什么相干,为师还没有见过当今圣上。

 在圣上面前,哪有什么面子可言。

 凭的是你自己的才华,你在火器上的才华。

 为师早已听闻,这次蒙陛下召见的人,都是对西学很感兴趣的,都是清流排斥的奇技淫巧。

 为师给你说一个人,你就不那么患得患失了。

 这里面有一个叫宋应星的江西人。

 也是屡试不第,和你一样,四十多岁了还是一个举人。

 这样的人,圣上都要召见。

 可见圣上看重的,不是会做八股文的儒生。

 你呢,大小还是一个九品兵部司务。

 已经开始为朝廷做事,铸造边关用的红衣大炮。

 已经是一位有体面的人。

 那就不要妄自菲薄。

 在这宫里头,拿出你平日里,为官的平常做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