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崇祯的一节课

“朕为什么会让你们看《永乐大典》,而不是四书五经?

 有谁知道为什么?

 小德子,你来回答。”

 崇祯的老师瘾到了兴头上,开始点名提问了。

 后面一排,一个八九岁,唇红齿白的小黄门应声站了起来。

 只是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脸倒是憋得通红。

 看来他有答案,却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大胆说,朕不会责怪你。”

 “是,皇爷。那奴婢就斗胆说了。

 因为《永乐大典》是我朝永乐大帝下诏编写的。”

 很好,这个答案很强大,崇祯无言以对。

 “那小贵子,你说呢?”

 “回皇爷的话,奴婢认为《永乐大典》里面就有四书五经,自然是看了《永乐大典》,就不用看四书五经了。”

 很好,这个答案也是标准的,不可辩驳。

 崇祯也是无可奈何,让这两个活宝坐下。

 他多余提问,接着讲就是。

 “他们俩说的都没有错,只是没有说全。

 那朕就补充一下。

 因为儒家的经义,它的各种学派延伸出来的学问典籍。

 就算是浩如烟海,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脱离不了孔子的那几本书。

 也只能归纳到科学的一个分支,人文科学里面。

 而大明的《永乐大典》就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科学的三个分支。

 是你们以后可以主学的,当然,《永乐大典》的书册太多了,你们可以选择性地看一部分。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就是以后世界主流的文明发展方向。

 可谓顺者昌逆者亡。

 咱们在大明这种封闭的环境中,感觉不到冷暖。

 可外面的美洲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还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早就已经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厉害。

 所以朕现在想要的,不是专精儒家的人才。

 儒家教义可解释万物的时代,在朕看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要大惊小怪,朕就是这个意思,在外面不能直说,在这里就要直白地说出来。

 你们作为朕的侍从,朕的学生,朕身边最亲近的人。

 一定要学会开眼看世界。

 有机会朕一定让你们出去走走,不是那些称臣纳贡的藩国,而是大海的另一边,更遥远的万里海外。

 要去看看泰西,那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钦天监的几位都可以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只为了心中的信仰。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还有人心中的欲望。

 汉武帝那句话说的很对。

 寇可往,我亦可往。

 泰西人可往,我大明人亦可往。

 朕迟早要恢复,永乐年间的郑和远洋船队。”

 说到这里,崇祯平复了一下情绪,踱步回到讲台上。

 王承恩示意一个小太监,赶紧奉茶。

 崇祯喝了一口茶水,拿着教杆指着两边的墙壁,那上面挂着一幅幅半身画像。

 “看看墙壁上,朕为你们挂的这些人物像。

 除了历代文臣武将贤宦之外。

 朕也为你们在墙上挂了,那些不为正统主流接纳的中国科学家先贤。

 其实在朕看来,这些人比之谋士将军,更值得后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