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竹万杆斜 作品

第355章 温体仁的想法和野心(第2页)

 当初皇帝设立军机处时,对外宣称仅用于处理紧急的军国要务。但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军机处已演变成皇帝处理一切事务的核心机构。由于其地理位置紧邻甚至索性置身于皇帝寝宫之内,使得军机处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皇帝的处理政务的需求。

 当今圣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勤勉政务,但实际上却非常懒惰,平日里总是喜欢待在宫中一动不动,甚至连前面的三大殿都极少涉足。

 一些礼节性的活动,他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在这一点上,温体仁这个礼部尚书是深有体会的。

 前些日子年节祭拜天地太庙的时候,还差点让崇祯以偶感风寒的借口,给躲了去。

 圣上常常躲在军机处内,一边休憩放松,一边处理那些紧急的军事情报。

 在此期间,如果内阁、六部或是厂卫等机构又送来了其他奏折,而这些折子中所涉及的并非仅限于军情方面的重要事务,还需要皇帝本人亲自定夺。那么此时此刻,皇帝绝不可能离开军机处,前往内阁或六部去处理这些奏折。

 崇祯皇帝会顺理成章地就在军机处阅览这些奏折,然而,毕竟皇帝的人生经历相对有限,其见识与学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说是处处受限。因此,当读完奏折后,皇帝便会自然而然地向身旁的军机大臣们征询意见,并且往往能够迅速作出决断,要求军机大臣立刻草拟诏书,下达给内阁及六部官员签署并执行。

 如今的军机处实际上,不仅承担着司礼监的职责,还分担了一部分内阁的工作,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权力核心所在。温体仁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洞悉了这一切,他深知此刻正是决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

 是该到了自己努力往上爬的时候了。温体仁心中暗暗想到,陛下的一些想法和行事作风,他也差不多揣摩透了。

 然而,温体仁并未察觉到身后的两名下属——左、右侍郎钱谦益与周延儒亦怀揣着相似的心思。他们的目光闪烁不定,流露出对更高职位的渴望,甚至可能妄图超越温体仁这位顶头上司。

 而崇祯皇帝直到此时却未曾留意到,在他即位初年所管辖的礼部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孕育出了众多杰出人才的部门。

 军机处的三位军机大臣,和厂卫的魏忠贤、田尔耕,还有以崔呈秀为首的帝党留下来继续议事。崇祯之所以留着军机处的三位大臣,原因也很简单。会议开完,他们仨方便回到军机处继续当值。

 此时的皇极殿广场还是有将近两万的人,上百个大臣勋贵走了,一点也不影响现在人数的规模。

 现场还是一片肃杀的气氛,白杆兵和勇卫营没有撤离,这证明崇祯的态度,这事情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