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李永芳和李延庚

“只要明朝当政者,那个崇祯皇帝尚存理智,必然会选择与我大金议和。而这个小皇帝从现在得来的消息来看,是个懂得军事的人,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但愿如李安达所言吧。大金现在需要一点时间,整顿一下内部的事务了,只有缩回去的拳头,攒足了力量,打出去才能杀人。”

 李永芳缓缓走出崇政殿,每迈出一步都仿佛承载着沉重的思绪,压得他根本就走不动道。

 没过多久,他便踏出了盛京的皇宫紫禁城。

 这座由建奴所建造的宫殿,规模竟然不及明朝京城那些达官显贵们所兴建的园林。

 身为一名武官,李永芳心中有着太多的防范和芥蒂。

 尽管在建奴国中并无太深的文武隔阂,但他依旧习惯于保持距离。面对眼前的范文程和宁完我,他只是微微颔首示意,并未有过多交谈之意,随后便辞别离去。

 望着李永芳那略显佝偻的背影逐渐远去,范文程静静地凝视着这位昔日的老上司,脸上的神情平静如水。

 然而,一旁作为文馆学士副手的宁完我却忍不住笑出声来:“范大人,您瞧李额驸还是那副老样子,即便身居高位,也依然胆小如鼠,毫无担当可言啊!”

 范文程听后,嘴角微扬,似乎对宁完我的评价并不意外。他深知李永芳的为人处世风格,对于权力和责任始终持有谨慎态度。

 或者说李永芳是一只真正的不要脸的老狐狸,就从他敢冒天下之大不纬,成为第一个投降大金的明国官员就能看出来。

 “宁大人此言差矣。在范某看来,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咱们大金以武立国,大汗族人各个都是勇士。

 咱们汉人只要做好内务工作即可,不要染指兵权,自然不会让大汗以下那么多女真勋贵们忌惮。

 偏偏这李永芳一个地道的汉人,他的资历可是不能和佟家相提并论,他一直掌握着一支数量可观,还有战斗力的汉军旗军队。

 就由不得他不谨小慎微,不步履薄冰。”

 “好了,不说这个了。咱们还是回文馆和马大人、高大人商量一下,后续的议和事宜。虽然明国还没有回信是不是答应议和,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咱们还是得提前做好才行啊。”

 “宁大人所言极是,事不宜迟,那我们这就一同前去吧。”

 此时的盛京城已非昔日可比,它已经从原来沈阳卫城的四座城门扩展至八座。

 而且这些新的城门都有着十分雅致的名字,如内治、抚近、怀远、天佑等等,皆出自皇太极之手。

 然而,尽管这些名字充满了文化气息,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相比之下,大明国的京城九门——朝阳门、德胜门、广渠门等,听起来更为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盛京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宛如井口般整齐有序。

 城中最核心之处乃是一座还算气势恢宏的宫殿群,之所以这样说,是比李氏朝鲜的皇宫大那么一点,那便是皇太极大汗所居之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