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竹万杆斜 作品

第421章 商业帝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第2页)

 “是,五爷!此次前来京城,实在是因为京城晋商的风头正劲,早已在江南一带传得沸沸扬扬。

 我们这些远在苏州的商人听闻后,都十分好奇。

 于是,几位同行商议决定,趁着这次明交会的契机,一同来到京城一探究竟。”

 崇祯饶有兴致地听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哦,原来如此。那你继续讲讲你的经商之道吧,方才听起来意犹未尽。

 走,边走边说,我还要到那边的窗口办理一张存折。”

 说罢,他便迈步走向另一个柜台。

 孙春阳不敢怠慢,急忙跟上前去,但脑海中仍然有些迷蒙。

 然而,他的嘴上却毫不含糊,口齿伶俐地讲述着自己的生意经验。

 “是,五爷。

 小人的南货铺可不只是简单地将钱货分开存放而已,而且每天不论有多忙碌,都会把柜台和仓库的账目仔细核对一遍,此乃日结。

 每个月,城中的数家商铺都会前往大掌柜处汇总账目,这便是月结。

 而每至年末岁终之际,各地的大掌柜则需亲自向东家,也就是向小人报告账目情况,同时,小人亦会派遣专人随时抽查各地的账目与实际是否相符,此谓之年结。

 通过这样的三种结算方式,不仅能够确保所售商品品质上乘,更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蠹虫的滋生。

 即便偶尔出现蠹虫,也难以长存在下去。

 因为这些蠹虫能躲过一次两次的日结月结年结,却不能次次都躲过。

 这便是小人的孙春阳南货铺自万历初年创立至今,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的缘由所在。”

 “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对比你那小小的杂货铺,这朝廷方方面面都不行啊!

 真真是拿出来丢人现眼。”

 崇祯感慨地摇摇头说道。

 听到这话,那商人赶忙回道。

 “五爷这样说,小人真是不敢回五爷的话呀。

 这实在是不合适拿朝廷和小人的商号做对比的。

 小人的杂货铺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店罢了,哪能跟治国理政的朝廷相比呢?

 而且小人只是个小本生意,船小好调头嘛,如果遇到一些本钱损失的情况,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了。

 可是朝廷就不同了,它关系到亿万黎民百姓的生计福祉,任何一个决策或者行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必须要谨慎从事、深思熟虑,从长计议才行啊。”

 商人孙朝辉继续说道。

 五爷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商人的说法。

 “你这话说得不错,和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一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无比困难啊!

 我这个人性子急,受不了半点委屈。

 既然如此,我干脆另起炉灶,他们做他们的事情,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互不干扰、两不相厌。

 这样或许会更好些吧?

 要是中间出现了什么交集的话,那我就乾纲独断一回!

 毕竟,只要将钱粮和军队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我就有底气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