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鹏杨猛 作品

第857章 新能源三轮车也算新能源?


                 五征的‘3mx’系列三轮车那真的是现在农用三轮车里最顶尖的存在了,堪称三轮车的突破。

  车身采用桁架式结构能在各种极端路段行驶自如,坚固稳定质量轻动力足,绝对是顶级耐造实用的三轮车。

  现在欧洲从西班牙到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都能找到3mx的身影,堪称三轮车界里的‘劳斯莱斯’!

  而且那车是传统动力,这反而更适合俄罗斯——在这边一些乡下地方,停电、电压不稳那都是常态。

  对亚历山大来说,买这个技术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结果亚历山大伸出三个手指:“我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我们这边从来没有生产过类似车辆的的经验,而那车技术太高,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生产,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开发市场。”

  萧鹏点点头:“这个理由成立。”

  “第二个理由是……3mx价格太贵,不符合这边的市场。这里不是乌拉尔山以西。”亚历山大继续道。

  萧鹏听后再点点头,确实,这边人的收入有点儿低,如果卖太贵的东西在这里确实没有市场。

  亚历山大继续道:“第三个理由也是最关键的理由,如果是电能源的话工厂投产后会有国家补贴。而传统能源的没有。”

  萧鹏伸出大拇指,不过脸上却是一脸嘲笑的意味。

  亚历山大急道:“嘿,你是不是以为我是蛀虫啊?拜托,你想象一下这里的环境,在这里开发市场要多难?当然要节约成本才行。再说了,今后新能源也是世界发展趋势,新能源三轮车也是新能源,我看了数据,那种三轮车充一次电可以跑五十公里!这电量绝对够用了!”

  新能源三轮车也算是新能源?

  萧鹏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这事儿了。

  俄罗斯还真的继承了苏联的一贯风格。

  这边的重工业生产能力确实强大,但是这里的重工业真的是往‘重’字方面走,比如说苏联时期生产的汽车,90%都是载重卡车,小型民用车只有不到10%!

  那时候苏联都是计划经济,造什么车不是车厂说的算,一直到1959年才稍微提高了小型民用车生产比例,而这个比例一直到苏联解体都没变过。

  这就导致哪怕是勋总时期老百姓收入高了想买车都买不到。

  有个很经典的苏联笑话是这么说的:一个苏联人去买车,交完钱后店员告诉他:哦,你十年后来取车就行。那个苏联人听后点点头反问道:是十年后的上午还是下午?店员好奇:这都排到十年后了你怎么还在乎上午下午?

  那个苏联人告诉店员:十年后的上午我买的电视机就到了。

  至于那边的农用机械也是这样的情况。那叫一个一言难尽。

  什么履带式拖拉机重型拖拉机都有,可是轻型的呢?只有那像是除草机一样的小手扶拖拉机……

  苏联人最擅长的就是生产需求性产品。

  还是用车和拖拉机做例子:他们生产的超重型拖拉机真的很牛x,至于生产的超重型特种车辆那放到今天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那一拨。

  明斯克汽车厂生产的玛兹系列重卡,拥有超强越野能力,坦克都走不了的路他都能走,零下五十度都能正常启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设计生产的mAz-543,到了今天还是很多国家的主要导弹发射车!

  关键是到现在这个星球上能超过那车的重卡都没多少台。

  拖拉机方面也是如此——从二战时期,苏联的炮兵和拖拉机就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那一辆辆重型履带式拖拉机拉着大炮轰开的柏林大门。咱们龙国的拖拉机也是走的苏联体系。

  但是说到轻型拖拉机?

  唉,看着这边人用着那种还不如除草机的手扶拖拉机,真不知道该怎么吐槽好。

  汽车制造业永远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核心,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一贯风格,偏科过于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