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溢光 作品

第114章 火烧长安(第2页)

 蒙古骑兵撤走之后,城内百姓才敢组织灭火,但大火还是烧了三天三夜,很多文物古迹也被烧毁了。

 不过蒙古骑兵刚到城外,三木合把阿秃儿就改变主意了,三万金军骑兵他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已经完成了成吉思汗让他攻占京兆府策应西夏大军攻打金国陕北各州府的任务,他的万人队已经渡过黄河,天生喜欢冒险的他准备进攻金国南京开封府,已策应蒙古大军主力南渡黄河。

 于是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从京兆府出发南下进攻潼关。

 潼关位于渭水与黄河汇合处,即黄河向东拐弯处,处于华山与黄河之间的峡谷中。潼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之一,具有很重要的军事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左传》就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书。隋朝时期,朝廷移关城于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朝时期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唐朝时期,潼关又从源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蒙金开战以来, 金国朝廷更是对潼关多次维修,并派一万精兵把守,是阻挡蒙古骑兵进入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关卡。

 当时金国朝廷已经收到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渡过黄河、攻陷京兆府的紧急军情,完颜珣急调南京路兵中的两万精锐向潼关进发,如此驻守潼关的金军达到三万人马。

 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开到潼关,金军已经在潼关加强了布防。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都是骑兵,连续攻击了三天,由于不能攻下这个重要关卡,三木合把阿秃儿便率军向华山进发。

 华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陕西华州境内,南接秦岭,北临黄渭,是五岳之西岳。《书经·禹贡篇》记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其实应该是黄帝在此与各部落酋长会盟。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朝以前很少有人登临。直到唐朝时期,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宋太祖赵匡胤青年时代与“希夷真人”陈抟老祖来往密切,向其求教治国之道和养身之法。赵匡胤后来夺取天下后将华山封给陈抟做道场。

 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到达华山脚下,又顺华山一侧继续向南行,直到金昌府(即洛阳府)。

 此时金昌府已有金军重兵把守。三木合把阿秃儿避开洛阳不攻,继续南进,来到金昌府南面的汝州。三木合把阿秃儿决定不攻汝州,而是顺着山间小路穿越汝州境界,直接向开封府进攻。

 汝州地处河南平原中部,北靠中岳 嵩山,南依 伏牛山脉。夏朝时期,称 霍邑县,属豫州管辖。商朝时期,为诸侯国霍国,管辖南到伏牛山,东到 禹州,西至嵩县,北至登封一带,仍属豫州。西周、春秋时期, 霍国仍为诸侯封地。战国时期,属韩国管辖,后被秦国占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管理。在该地置 梁县,归 三川郡管辖。汉承秦制,仍为梁县,属豫州河南郡管辖。隋朝时期,在此地置 伊州,后更名为汝州。唐朝时期,仍为汝州。北宋时期,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后被金国占领,属南京路管辖,领梁县、 郏城、 鲁山、 宝丰、叶县、 襄城六县。

 金国朝廷获知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行军路线后,又急调三万人马在汝州一带布防,防止蒙古骑兵继续南下。不过三木合把阿秃儿所部进军神速,三万金军还没有布防完毕,蒙古骑兵就突破了这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