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溢光 作品

第9章 大败东夏(第2页)

 于是术赤命令全军下马吃饭、休整。郭宝玉则带百余名侍卫前去探路。

 埋伏在山顶的蒲鲜万奴看着蒙古骑兵来到峡谷口西,又见郭宝玉带着百余名侍卫进入峡谷,但他并不认识郭宝玉。旁边的将领说,皇上,要不末将带一队士兵下去,在蒙古骑兵主力看不到的地方,干掉这百八十个蒙古骑兵。

 蒲鲜万奴瞪了他一眼说,你也太没出息了,为了区区百八十个蒙古骑兵,就暴露我们的作战意图?他们如果有去无回,还不引起那个术赤的警觉吗?

 过了半个时辰,郭宝玉等人返回峡谷口西,对术赤说,这条峡谷是阴山余脉,足有三十里长,越往东走越是狭窄,山间多石,树木茂盛,就是埋伏三十万大军也是埋伏的下的。

 术赤说,还好没有贸然通过,那我们现在该如何?

 郭宝玉说,让大军好好休整,等别勒古台王爷的十万中军到了,请他派步兵到两边山上扫荡,确认确无敌军再行通过。

 于是术赤放出哨探警戒,命令全军继续休整。

 在山顶的蒲鲜万奴急了,心想,如果再等十多万蒙古步兵杀到,这仗就很难打了。

 于是蒲鲜万奴派人向守在峡谷口东的蒲鲜贴哥传旨,命他率领三万骑兵缓缓向峡谷口西移动,到了三更时分,埋伏山上的三十万步兵和峡谷内的五万骑兵,同时向驻扎于峡谷口西的蒙古骑兵发起进攻。

 到了三更时分,蒲鲜万奴命人举火为号,埋伏于峡谷口西十里拐角处的蒲鲜贴哥率领五万东夏骑兵、埋伏于峡谷两边山上的蒲鲜万奴率领三十万步兵,同时开始攻击术赤前军。

 不过术赤早已安排数千骑兵负责哨探警戒,东夏大军一开始进攻,就被蒙古哨探发现,立即禀报给术赤并组织军队迎战。

 四万蒙古骑兵和三十五万东夏大军在峡谷口西的平原上展开一场大夜战。

 蒙古骑兵虽然英勇,但毕竟只有四万人马。东夏大军虽然有三十五万之众,但战斗力弱。厮杀至天亮,两军均是伤亡惨重。

 就在这时,从西边又杀来大队人马,是别勒古台、木华黎率领的中军赶到。术赤前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见十万援军杀到,纷纷士气高涨,向东夏大军发起更加猛烈进攻。

 两军又酣战了两个时辰,东夏大军再也无法坚持,只得向东逃窜,这一逃就逃了一千余里,一直逃到鸭绿江西岸。三十万东夏步兵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下三万多骑兵和一万多有战马的步兵将领随蒲鲜万奴逃到鸭绿江西岸。

 蒙古大军则在后面一直穷追不舍。此时蒙古骑兵也战死一万余人,蒙古步兵战死三万余人。不过一路上收降东夏残兵五万余人,别勒古台把他们全部编入木华黎的第四路军。

 为防止蒙古骑兵孤军深入,别勒古台命令术赤前军每天最多只能追出百里,和中军速度保持一致。术赤前军一边追击东夏残兵,一边攻打沿路城池以获取粮草物资。

 而此时东夏“皇后”李仙娥、丞相王浍已经率领十万后军在鸭绿江西岸打造、征集了上千条渔船。当蒲鲜万奴率领五万骑兵逃到鸭绿江西岸后,李仙娥、王浍赶紧指挥后军中善于驾船的士兵,驾乘上千条渔船,把东夏大军全部转移到鸭绿江东岸。

 蒙古大军赶到鸭绿江西岸时,东夏大军已经全部转移到鸭绿江东岸。蒲鲜万奴命令全军全部站在岸边,挽弓搭箭对准蒙古大军,只要蒙古大军强行渡江就放箭射杀。

 此时两军皆是十五万兵力,皆是隔江相望,谁都不敢主动进攻。

 别勒古台问木华黎,你的重兵器车队什么时候能到?

 木华黎说,三天以后可以到,但是重兵器车攻城可以,渡江效果不好,这里江面距离至少两里以上,距离太远了。

 于是别勒古台一边命令全军在鸭绿江西岸安营扎寨,一边通过三十里的驿站向成吉思汗请旨。

 半个月后,成吉思汗圣旨传到别勒古台大军营中,命令别勒古台率领其直属万人队撤回辽阳府,主持辽东军政事务;命令术赤、郭宝玉率领所部骑兵返回蒙古草原;将收降的东夏士兵全部编入东辽军队,组建大蒙古国第八路军,耶律留哥兼任指挥使,耶律绵思哥兼任副指挥使,继续驻扎于鸭绿江西岸,防止蒲鲜万奴残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