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奇 作品

第153章 父子对谈,咱有想过贬你为庶人


                 第一百五十三章:父子对谈,咱有想过贬你为庶人!

  “父皇,韩国公请辞之后,中书右丞改由谁来接替?”朱棡疑问道。

  朱元璋将那本折子丢在朱棡面前,道:“左丞胡惟庸,右丞杨宪!”

  “督察院凌汉,御史台詹微。”

  涂节死后,御史台就由詹微代为主持,元月初一大朝会那天,胡惟庸上奏扶正了詹微,也算是给了个顺水人情。

  毕竟御史台这个地方,淮西勋贵这边是插不进手的。

  督察院的凌汉还好,那是跟着朱元璋许多年的老部下,和一众淮西老人都熟,闲来没事还能坐下来喝两盅。

  所以这样一来,杨宪,詹微两人是浙东群体的人,一个主政,一个主查。

  而胡惟庸和凌汉,也算是淮西这边的,也是一个主政,一个主查。

  这样一来,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套领导班子,单从平稳和效率方面来说,绝对是相当可靠的。

  但朱棡知道,还是不合老朱的心意。

  老朱为什么要力排众议扶持胡惟庸?

  还不是为了找到李善长这一脉的把柄!彻底削除宰相这个职位。

  那怎么削呢?

  谁才是那把,能够削得动这些淮西勋贵的刀?

  朱棡心头一震。

  那把刀是谁,还不简单吗?

  “爹,既然韩国公想要辞官,那便辞官好了。”

  “可既然韩国公作出表率,那朝中其他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是不是也该辞官?”

  朱棡问道。

  这一下子,朱元璋眼前一明!

  对啊!

  他担心是什么?是李善长退位,淮西人经不起这些浙东官员的推挤,担心自己那些个老弟兄们吃了亏。

  可经由朱棡这么一说,朱元璋一下子想到,浙东官员里面,好几个可都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

  “对,老三说得对!”朱元璋兴致勃勃的坐下。。

  “李善长可是咱的中书左丞,又是六公之首,他都按照朝廷法度辞官归养,那其他的年迈官员也没理由继续坐在位置上尸位素餐了!”

  感叹一阵之后,朱元璋道:“这一点,老三的你的想法跟咱是不谋而合!”

  不服气的老毛病又犯了。

  朱棡笑了笑,道:“都是爹的耳濡目染!”

  “嗯,不错。”朱元璋瞥了眼朱棡。

  朱元璋随即又道:“那你认为,老臣们退下来之后,原有官位如何顶替?”

  朱棡答道:“提拔原有官职下的副职充任主官,进行为期一年审核,一年后能够做到‘胜于前任’者,方可正式提拔。”

  “审核?”朱元璋缓缓闭上眼睛,自语道:“这倒是个主意。”

  “和挂职异曲同工,却也省了许多贬官的流程。”

  朱棡点头:“审核的目的在于鉴定官员是否有能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给日后犯下大错的官员提前敲响警钟。”

  “大明如今不少的官员不是大明自己科考取士录取的进士,甚至很多不是进士!”

  这话说得有些大胆。

  但是也确实是实话。

  这才洪武六年。

  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连开三科科举,意思就是连续考三年!今年是最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