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路途


                 第三百八十四章:路途

  朗七冷汗淋漓的将邓芳给迎进了蒙古包,随后便吩咐手下打包装货,准备返程。

  商队一共有十二个人,共七辆大马车,车上都是未经处理的羊毛跟牛皮,这些都是蒙古人杀羊杀牛的时候存起来的。

  在以往没有互市的时候,都是商人们每隔三四个月走访牧民们收购,这样就导致运输成本变得很高,商人们开出的价格不会很高。

  而如今,有了朝廷在中间协调,商人们也只能捏着鼻子提高价格。

  好在,大同毛纺工厂开的价格不算低,他们还是有钱可赚。

  休息一天之后,朗七便要出发。

  天刚蒙蒙亮,一行人就赶着车出了亦集乃城,朱棡四人是外加进来的,被分配在中间的一辆马车上。

  出城的一路,都可以看到在亦集乃的道路两边有一些驻扎在这里的商队,等待着和牧民们收购毛料牲畜。

  “这些商贾还真是无利不起早啊。”

  李景隆赶着马车,看着这些奔波的商人们,感叹道。

  朱棡淡笑道:“都是为了生活,想要好的生活,就要承受比别人辛苦的事实。”

  邓芳也轻声道:“相比于他们,很多公侯之子,怕是连苦头都没吃过。”

  她是清楚这些事的。

  凤阳老家那个地方,几十个侯爷都有府邸,他们的庶子还有亲戚都生活在那里。前年皇爷因为各家公侯为祸百姓的事申饬过他们,不少原本在京师权利中心的老侯爷都回了凤阳养老。

  但是要说他们真的就乖了?

  那不显示。

  这两年,这些个勋贵们又找到了发财的路子。

  盐政!

  说句不客气的话,别看沙州这些地方天高皇帝远,但来往于内地的那些盐商,基本都是公侯们的人。

  并且,私盐居多。

  公侯们在军中有威信,有名声,并且多数子侄辈或者战友,都是如今看管各地关隘的人。他们知会一声,其他地方自然而然就放行了。

  这都是邓芳偶然间听来的,并且还是从她爹的口中。

  邓家,也有几支商队,不过是在蜀中往来。

  “公子,咱们是回京师还是……。”李景隆问道。

  “先看看吧,咱们人单力微,等到了嘉峪关再做打算!那里的守军若是熟识,咱们便可以回京,若不是熟识……,怕是还要在嘉峪关待一阵子。”

  朱棡很谨慎,锦衣卫先前派过人入驻沙州,据锦衣卫所说,沙州很乱!

  乱的有些无法治理。

  其中最乱的,就是处于畏兀儿与大明的交界地带,紧靠着罗布泊的哈密力。

  哈密力如今是畏兀儿政权在掌握着,领导者是原先元朝的威武王兀纳失里,自称哈密国王。

  不过由于察合台汗国紧邻哈密力,这些年察合台汗国大有入侵哈密的意图,多次派兵驱赶兀纳失里的百姓。

  在驱赶之下,百姓们纷纷逃入大明,定居于河西一带,所以就目前来说,沙州、肃州等地,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城池,其中的畏兀儿人也不在少数。

  并且这些地方匪患很严重,叫得上名字山头的都被人占着。

  在朱棡的计划之中,这条自安史之乱之后就一直断开的丝绸之路,是有可能重现昔日辉煌的!并且丝绸之路只要一开通,大明就可以跟西域密切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