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作品

第1321章 抵达滇缅边境(3章合1)


                 这算是避嫌吗?

  杨锋心中一动,但嘴上却什么都没有说,迅速就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眼前的交易上。

  “这个郑老板的底细,调查过吗?”

  “调查过,他第一次向粮行借贷20万斤粮票时,我就请周团长调查过,他在锦城有不少的产业,光是大宅就有三栋,商铺不计其数。”

  “……”

  “但他真正起家却是在滇地,在那里他拥有烟土田上万亩,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而且他在花城的人脉也非常的雄厚。”

  “花城?烟土……”

  “东家,是不是不想跟这种人有瓜葛?”

  “只要他不往三王山贩运,那我就能装作不知道,毕竟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也不可能管的过来。”

  “东家英明。”

  “说说看,这个郑老板要这么多粮票干嘛?”

  “他主要是想购买一批设备,咱们的机床厂不是建成了吗?郑老板就想买一批机床回去,好建立自己的一系列工厂。”

  “……”

  “郑老板计划在花城的土地、厂房、水电工人,我也叫人去打听过,就在花城以南4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都是真实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他为什么不拿真金白银来,反而要向粮行借贷?”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的资金都压在了烟土田上,需要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回流。”

  “明年……,那他今天的烟土那?”

  “只能说运气不好,被国府查抄了一批,又被禅国那边扣了一批,并且郑老板还刚刚被财政部以抗日捐的名义,压榨了一大笔。”

  “哼!”

  简单问了几个问题,杨锋算是对事情有了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接下来吴老板更是拿出很多书面材料,一一的摆在杨锋面前。

  等杨锋全部看过之后,第一时间就在脑海中询问了香肉的意见,结果香肉也毫不犹豫的告诉他,这些东西都是真的。

  至少在这个瞬间,这笔交易看不出任何的毛病来。

  况且6000万斤粮票,每个月利息百分之一,一年到期全部奉还,还有大批的房产、土地作为抵押,怎么看万国粮行都不算吃亏。

  但杨锋心里却总感觉到别扭。

  老和尚说的一劫,真的是影响了杨锋的情绪和判断。

  “东家,郑老板那边很着急,您看……”

  “他着急,咱们就更不能着急了。”

  “是,不过我怕他孤注一掷,转头去找中央银行,如果让中央银行拿到这笔业务,恐怕就要翻身了。”

  “……吴老板,如果放出这笔借贷,你后面会如何操作?”

  “大概是两块,一块是派人盯着郑老板,确保他不会做什么手脚,会拿粮票去买那些机床和设备,另一块就是用那些金子,继续扩大咱们的库存,谨防万一。”

  “好吧!既然吴老板思路清晰,那我就拍板了,这笔借贷的生意,万国粮行做了。”

  “呵呵呵,好好好”

  看得出来,吴万钧是真的很高兴。

  杨锋刚一松口,吴万钧的五官就要控制不住了,毕竟这笔生意顺利进行的话,借着郑老板的人脉,万国粮行不但能巩固锦城的业务,甚至还能正式入驻花城。

  这对万国粮行的意义可就大了,绝对可以在2-3年之内,让粮行的业务扩大好几倍,让三王山的影响力从川西扩大到全川,并且进入滇地。

  可是不同于狂喜的吴万钧,杨锋虽说同意了,但他还保持着最低程度的警惕。

  于是把赵秘书留下,详细检查所有的文件,并且监督整个交易过程后,杨锋才重拾原计划,赶到了成渝铁路的施工现场……

  “滴滴!”

  “呜呜呜……”

  身后突然响起了汽车喇叭,吓得杨锋赶紧往旁边一闪,一辆拉着钢轨的燃木卡车就超了过去,扬起的烟尘呛的杨锋几人是连连咳嗽。

  “咳咳咳……”

  “东家,这可不是您该来的地方。”

  “就是说呀,咱们还是去办公室吧?”

  三王山的建筑大队,曾经在新村建起无数车间、民宅的他们,现在又变成了铁路建设的主力。

  不过杨锋对他们的建议却毫无反应,终于来到土路旁的一处斜坡,从这里就可以很轻松的纵览全局。

  此时此刻,在对面的山腰位置,密密麻麻的上万人正在施工,在十余公里长的作业面上,不同的分队正在执行不同的任务。

  “轰!”

  突然一声巨响,大大小小的山石是噼里啪啦的往下滚,扬起的烟尘足足有几十米高,上一秒还满是绿意的山坡,这一秒就只能看到滚滚黄烟了。

  大约在几百米之外,一大群工人和十多辆卡车正在等待,他们都是负责处理作业面的,等他们把大大小小的石块清理干净,后续的人员才能进来。

  杨锋继续往后看,在大约一公里之外,另外一群工人正在挖掘,毕竟只靠山体的强度是不够的,他们把坑挖出来,下一道工序才能填地基,然后地基上面才能埋枕木,枕木上面才能够铺设钢轨。

  一声不吭的从头看到尾,杨锋的脸上没什么表情,这就弄得建筑大队的负责人十分忐忑。

  好在吴秘书还算是了解杨锋,等待几秒就主动建议了起来。

  “要不要先听一听他们的报告。”

  “嗯”

  “咳咳,报告东家,现在除了建筑大队的人员,工地上还有35000名劳工,平均一天可以铺设350米钢轨,每天消耗的钱粮总数是12万大洋……”

  负责人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堆,听得杨锋是直皱眉头。

  好在十几个关键数字说的很清楚,杨锋顿时就对这项宏伟的工程,有了一个十分准确的了解。

  贵!

  慢!

  复杂!

  关键是跟几万人的施工队伍,各种材料天文数字一般的消耗相比,沿途各式各样预料之外的麻烦才是最叫人糟心的。

  时不时附近山民来闹一下。

  沿途公署的官员来占些便宜。

  还有就是更加直接的,距离大老远的朝这边开冷枪,然后进行勒索。

  对了对了,三天前工人们还顺手打死了一只老虎……

  听到这里,杨锋的嘴角抽搐两下,眼中的怒气就开始弥漫起来。

  “施工的质量保持的怎么样?”

  “回东家,铁路局聘请的那些专家,一个个的都在现场盯着那,发现不合格的地方,我们都是现场返工。”

  “嗯,那劳工的工钱和吃食那?”

  “每个月8块大洋,每天两斤苞谷,两斤青菜,三天吃一次肉,每人半斤是分毫不少,劳工们一开始都不敢相信,可是现在都乐开了花,各个都说东家你是菩萨心肠,是……”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对了,施工时的伤亡怎么样?”

  “这个……”

  “嗯?”

  看到杨锋的视线瞥过来,负责人顿时就不敢再隐瞒了。

  他先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接着就给出了具体的数字。

  “到昨天为止,死了17个,伤了两百多人,主要是山上的落石,不过东家你放心,绝大多数都是小伤,那些实在运气不好的,我们也按照规矩,给了30块大洋、200斤苞谷的抚恤。”

  “……”

  果然,这个时代人命是不值钱的。

  好像杨锋这样,干活时死伤给治疗、给抚恤,已经算是绝对的另类了。

  不过杨锋并不打算改变,哪怕多付出一些成本也认了,因为他知道,人心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聚集到自己身边的。

  “这样吧,你们雇佣一批人,用山中的老藤编一些安全帽,发给工人们使用,要求他们上工时必须戴在头上。”

  “安全帽?那是什么东西?”

  “……”

  叹了口气,杨锋借口上厕所,直接就从香肉那兑换了两顶,果断的扔到了负责人手上……

  听完了负责人的报告,杨锋还不忘到现场去看一看。

  从后往前,杨锋是一站一站的往前走,看实际的成果、听劳工们说话、跟专家现场请教、遇到问题就直接给解决了。

  特别是第二天下午,一棵大树忽然滑落,瞬间就砸倒了几个劳工。

  可是当其他人还惊魂未定时,杨锋已经头一个冲上去施救了,众人看他自己抬起数根枕木,将压住腿的劳工拖出来,望着他的眼神就犹如在看神仙。

  足足在工地上转了三天,杨锋已经对现场非常的熟悉了,可是与此同时,一股暗流却在悄悄的侵袭三王山。

  新村最大的集市上,大红米铺的小伙计正在卸下门板,他时不时的打着哈欠,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样。

  要说这粮食生意,放在全国各地都是赚钱的好买卖,尤其是在眼下中日大战的背景下,说是一本万利都不算夸张。

  可偏偏在这工商发达的三王山,开米铺却赚不到什么大钱。

  只因为三王山的农户都非常的富足,曾经工厂、店铺都是用粮食来结算工钱,家家户户都有一堆存粮,谁还会专门出来买米。

  幸好万国粮行横空出世,推出的粮票才算是救了大红米铺的白老板。

  不过今天,小伙计的门板还没有全部卸下来,两个长衫男人就走进了米铺,顺手抓起一把白米就查看了起来。

  见状白老板自然是立即凑了过去。

  “两位先生是要买米吗?”

  “没错。”

  “那你们算是来对地方了,我大红米铺是整个新村最大的,保证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我们要的量大,不知老板接不接的下?”

  “具体多少?”

  “呵呵呵,咱们还是坐下再谈吧。”

  “对对对,那两位先生里面请……”

  对方放下掌心的白米,顺便露出了手上名贵的翡翠戒指,还有手腕处的手表之后,白老板的态度可就更加恭敬了。

  短短一个小时后,笑容可掬的白老板亲自将两人送出米铺,一转身可就抑制不住的大笑了起来,笑的小伙计是满头雾水。

  “老板你这是怎么了?”

  “哈哈哈,今天谈成了一笔大买卖,晚上给你弄碗油底肉。”

  “真的?”

  “看你那个嘴馋的模样,当然是真的,整整3车皮的白米和苞谷,多少年都没遇到这样的大买卖了。”

  “三车皮?这么多?”

  “哈哈哈,知道多了吧,关键是订金我都收到了……”

  顺手往自己腰间一拍,白老板整个人好像都年轻了几岁,三步并作两步就跑进了后堂。

  可是白老板没有想到,离开大红米铺的两人,他们又陆陆续续的光顾了十多家店铺,一天之内就买走了300吨粮食。

  随后几天,类似的组合出现了好几拨,他们在三王山和钢城不停的扫荡粮食,短短时间内就让粮食价格提高了一成。

  就在万国粮行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预备好好调查一下这群人的背景来历时,他们又迅速消失了,所有的粮食交易顺利完成,没发生什么更多的波折,于是粮行的人员就没有再继续多想……

  离开了成渝铁路的施工现场,杨锋又去困仙洞、钢铁厂和露天矿场都转了一圈。

  特别是新建不久的机床厂,杨锋在这里可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

  等他终于结束了机床厂之行,马上就翻山越岭,赶到了一直惦念的赛锋城,没想到杨锋抵达的时候,正巧赶上日军的一次进攻……

  “哒哒哒、哒哒哒、叭叭叭叭叭……”

  “嗖、嘭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