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御史 作品

第314章 血的教训(第2页)

  刘三九犹豫道:“嗯,好吧,那你们先聊,我一会就回来!不过你……”

  刘三九刚要离开,又不放心地回过头来,指着李振华又指了指周报中。

  “放心吧,周将军哪儿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放心吧,我们谈别的,快去吧!”

  刘三九对屋里的人道:“你们都给我看好了!”说完,这才匆匆地离开。

  见刘三九匆匆而去,周报中道:“李参谋长,我还是带你出去转转吧!”

  “好哇,我也正想出去看看战士们!”

  李振华领会周济民的意思,便立即附和道。然后冲着众人道:“你们都各自忙吧,放心,我只是开个玩笑!”说完先走出门去。

  大金凤只好说道:“好吧!”

  两人离开指挥部后,李振华见四下无人便一把拉住周济民的手,周济民也主动伸出手,两人都十分激动,手紧紧握在一起。

  周济民道:“省委对你的工作十分满意,不过你的任务十分的艰巨啊!”

  李振华带着坚定的目光道:“我一定不辜负省委的重托!”

  周济民满意地拍了拍李振华的手,望着李振华深情地点点头。

  李振华带着疑问道:“周部长,你怎么会来这里儿?”

  周济民严肃地说道:“目前形势十分危急,东北的抗日力量又是一盘散沙。

  省委认为,刘三九这个人有正义感,群众基础好,又深得民心,并对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深恶痛绝。还有,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底子好,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民中间,队伍比较纯洁。

  省委决定派我亲自进入这支队伍,以其为基础壮大东北的抗日力量!”

  “太好了,有您在身边,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的!”李振华高兴地说道。

  周济民道:“日本人犹如洪水猛兽,不断向东北增兵。而目前,蒋介石把精力都放在了剿共上,置东北水火于不顾。

  我想,我们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论是国民党的军队还是民间武装,不论是百姓还是地主甚至是土匪武装,我们都要把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东北!”

  李振华十分敬服地看着周济民点点头。

  “不过,我们的斗争策略必须跟着斗争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说着,周报中话锋一转问道:“现在王耀邦的表现怎么样,省委对此十分重视!”

  李振华道:“王耀邦抗日坚决,对国民政府也十分不满,他还是可信任的!”

  周济民却还是十分担心地说道:“不过,我刚刚进入刘三九的队伍后,看过几份你们编写的小报,政治导向还是不对头啊,我已经调整了宣传方向,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份报纸的宣传力度啊!”

  “嗯,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接到组织的指示,所以……”

  李振华的脸上现出自责的表情,随之又坚定地表示道:“在宣传工作上,我确实抓的不够好,现在您来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着,李振华向跟在远处的几个警卫人员喊道:“陈红旗,你过来!”

  一个身材威猛的战士迈着大步走了过来。

  李振华道:“翰章,这位是周济民将军,现任第四旅参谋长!”

  “周将军好!”陈红旗立即向周济民打了一个敬礼。

  李振华向周济民介绍道:“陈红旗,我西路军的大秀才,打起仗来是个猛张飞,可写起文章来又是个文书生!”

  然后对陈红旗严肃地说道:“回去后,我要派你去救国军总部,把宣传工作抓起来,对于宣传工作的立场和方向,你要随时与周将军保持秘密联系,接受周将军的指导!”

  “是!”

  陈红旗答应一声,又向周济民打了一个敬礼。

  周济民欣慰地看着陈红旗道:“今后咱们共同努力!”

  陈红旗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县,14岁时便以全县最小年龄考取了私塾教员考试的第四名,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

  17岁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成为小学教员。

  “九一八”事变后,陈红旗毅然弃笔从戎,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参加了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得以结识了抗战名将周济民。

  在周济民的培养教育下,陈红旗进步很快,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战地鼓动队长、总司令部秘书长、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参谋长、代师长和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