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鹿 作品

第30章 不速之客(第2页)

 胡不里,胡不离。

 她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

 玉面大仙只能洗去人记忆,下一些潜移默化的小暗示,却无法更改两个人的性格,更无法让不爱的人强行绑在一起。

 如果按正常发展,这两人未必不能走到一起。

 如今却硬生生划出一道隔阂。

 她合上车帘,托着腮,难得没有修炼,而是目光有些游散地望着窗外的街巷市井,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马车行到城门口的时候,一道清脆的巴掌声忽而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侧头望去,便见眼尾多了几丝皱纹,肤色有些微黄的妇人微红着眼,声音发抖:“你还来找我做甚?李大郎,既然已经知道这场亲事有问题,你确定,你真的喜欢过我吗?”

 她身旁的汉子脸上红印清晰,却顾不上疼痛,急急道:“贞娘,你想打我就打吧,我皮厚着呢,不怕打。”

 他笨嘴拙舌,满脸无措。

 “就是,你别哭啊,你一哭,我心疼。”

 “我现在,很丑……”

 “胡说,贞娘明明是全玉面县最好看的娘子!”

 “……”

 夫妻俩声音渐远。

 太阳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城池遥遥而去,远远望去,宛若蒙了层暖融的金边。

 傅长宁将木棍折下,合上车窗,脑海里那些杂乱思绪莫名宁静下来。

 她定了定神,取出蒲团,闭眼开始修炼。

 -

 大概是玉面县的事有些不吉利,之后商队没在路上再耽搁,四天后,一行人终于抵达河阳府府城。

 此时距离傅长宁离开李家村,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天。

 当晚正是中元节。

 河阳府地靠越国渠,乃六省通衢之地,城中有洛水环绕,渐渐便养出一个习俗。传闻,只要在中元夜当晚,于洛水上点上一盏昙花灯,便可超度先人前往无苦菩提境。

 昙花,在梵语中本是祥瑞灵异之意,进入大周国以后风移俗易,逐渐便成了亡灵超度之花。

 因是中元节,当晚城中不宵禁,除了昙花灯卖得热闹以外,洛水旁亦是灯火通明,流萤漫天。

 往来的法船画舫中传来清幽的哀乐,靡靡之余,亦显出几分夜的寂谧。

 商队里有不少人都去买了昙花灯,准备放上几盏,傅长宁也出了门。

 问尺正好睡醒,本想跟着看看凡人的祭奠风俗,结果灵识一探出,就被伤到了眼睛。

 “这不是那群秃驴最爱搞的玩意儿吗?凡界怎么也搞这些?”

 傅长宁听它提过,它和一个佛修结过仇,从那以后,对与此相关的人和事都很有意见。

 但佛修和凡界的佛教是两码事。

 “而且佛教是大周国教,道教这些年才兴盛起来,且以京城附近州府为主。在百姓心中,还是更信佛。”

 问尺还是不爽,嘟嘟囔囔道:“弄这灯有什么用,还真指望来个菩萨把他们度去西天啊,人死后三魂七魄归于天地,哪怕真灵轮回转世,也早不是同一个人了。”

 傅长宁停下脚步,语气认真。

 “非要争论的话,佛教在梵语中的圣花指的本来是优昙婆罗花,昙花不过是中原音略读法。你觉得,优昙婆罗和如今百姓奉的昙花,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

 《妙法莲华经》里说优昙婆罗三千年一开,且伴随佛子降生,中元节所奉昙花能和它有什么关系?

 二者连花叶都不相似。

 不过是介于信佛和不信佛之间的普通人家的慰藉罢了,早已经成为一种风俗,而非教义。

 这些傅长宁从小跟着爷爷读医书辨草药,分辨得很清楚。

 问尺成功被噎住。

 不过被她这么一说,再看这昙花,确实没那么膈应了。

 一人一尺便如小孩般,边走边点评,一边斗嘴。

 大多时候以傅长宁获胜告终。

 啪啪啪——

 行至一棵大树旁,头顶忽而传来一阵掌声,伴随着主人烈酒入喉之声,懒散之余,慷慨意气甚矣。

 “小姑娘条理分明,说得不错啊。”

 宛若惊雷在脑海炸响,傅长宁瞬间绷紧了后背。

 ——她和问尺交谈,用的是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