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296章 武后驾临


 第296章武后驾临

 陈青兕一点一点,自己对于海东局面情况的分析,细细说清。

 在场的诸位,除了李治这个皇帝都是知兵之人。

 但面对分析的如此清晰明了的情况,就算是李治也明白了一点,想要打的轻松,就直接进攻高句丽,新罗会全力配合,但这样汉江平原的肥肉,少不得就落到新罗嘴里了。

 先灭百济,这仗肯定会难打一些,可获得的利益却是最大的。

 李治明了的点了点头,说道:“诸卿还有什么可补充的?”

 他见诸位尽皆不语,也知海东的事情,已经让陈青兕说透,便道:“如此,针对速战速决,与新罗配合,快速解决半岛事情,还是进攻百济?”

 陈青兕表情不变,心里却吐槽了一句,你懂个锤子。

 他见李治一副听明白的表情,还以为他真懂了,可下一句就暴露了这位大唐天子在军事上的不足。

 哪有两个选择?

 进攻百济是唯一的选择。

 让利新罗,确实能打的轻松,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覆灭高句丽,平定海东乱局。

 可之后呢?

 新罗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高句丽,东北的隐患依然健在。

 渤海国、契丹怎么起来的?

 不就是因为新罗起来了,唐朝在东北的影响力下降的结果?

 新罗可以存在,但不能发展起来。

 现在让利,确实能让海东尽快平定,未来的隐患却是不小。

 当然陈青兕并没有冒失的去挑李治的错,只是道:“臣以为先灭百济,更为妥当。”

 李绩这老狐狸自然也当作没听出来,作揖道:“臣也以为先攻百济符合我军利益。”

 苏定方、任雅相、姜恪三人也不知听没听出李治表露的短见心思,也先后表示进攻百济更为妥当。

 李治见众口一致,也放弃了先攻高句丽的念头,其实他自己心里是偏向快一点结束海东战事的。

 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却符合大唐的情况。

 大唐的经济问题比想象中的严重,因为陈青兕的出现,唐朝固然避免了未来被新罗、吐蕃相互拉扯牵制的局面,却也让铁勒、吐蕃的危机提前到来。

 短短的一年时间,朝廷两线作战,一线西域,一线是后来的漠北、青海。

 尤其是青海,朝廷折损了不少兵马,犒赏抚恤,这些日子,李治没少为钱粮发愁,也是因此动了速战速决,让利的念头。

 毕竟在李治看来,新罗就算有私心,也不过是只猫,即便有些野性,也无法威胁朝廷。

 其实他这心思也不算差,新罗自金庾信死后,彻底失去了外拓的能力,终唐一朝都没有对大唐造成威胁。

 定下了战略,接下来商议的就是战前准备。

 这方面陈青兕没有多少话语权,属于他的弱项,听得特别认真。

 李绩、苏定方探讨的特别激烈,主要问题还是在行军路线上,想要跨过高句丽直取百济,水军是绕不开的关键。

 跨海运输大军作战,需要丰富的海上行船以及水战经验。

 这方面正是朝廷所欠缺的……

 唐朝并非没有水军,但唐朝的水军作战行船经验以江湖河为主,海战的经验少之又少。

 这些年唯一的行船经验就是从登州蓬莱,进攻辽东的丹东,还是十年前,薛万彻带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