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311章 假设 决断(二合一)


 第311章假设决断(二合一)

 赤玛洛两人各自缄默。

 达延莽布支先打破了沉默,说道:“唐廷这些年南征北战,消耗甚巨。原本大论有心凭此与唐廷说和,彼此互惠互利。从这些日子唐廷的态度来看,此事多半不成了。唐廷对我们防备极严,确实有一部分人从民生方向考虑,一直想要促成和解。反对的声音还是占据多数,此事不能抱有太大希望。”

 “接下来以交换俘虏、尸首为先,处理了这些琐事,便回吐蕃了。你趁着这些日子,四处看看,游玩一二,买些好吃的好玩的回去。”

 赤玛洛默默颔首,说道:“一定要将大兄的首级赎回去!”

 赞悉若多布被苏定方斩杀之后,首级裹上了防腐的石灰,带来了长安,献俘祭祀。

 至于赞悉若多布的尸身在当日奇袭的时候就被吐蕃人夺回去了。

 那一夜战情紧急,根本无暇顾及赞悉若多布的尸身,也就是赞悉若多布的首级有用,苏定方才取之退敌,不然他连首级都不会要。

 在藏族的文化中,首级与尸身分离,将会灵魂分割,永生不得安息。

 因故达延莽布支此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交换俘虏首级。

 达延莽布支说道:“此事并无多少波折,我们手上也有梁建方的遗体。他是一位贞观时期就跟随唐廷天子阵战的老将。唐廷讲究死者为大,人都死了,留着首级对他们有什么用?”

 赤玛洛道:“如此便好,副论早些休息,我先回屋了!”

 赤玛洛起身作揖离去。

 在赤玛洛转身的那一刻,达延莽布支看着她的背影,露出了复杂的表情,在她身子消失在屋外的那一刻,他低沉着道:“若死的是我,那该多好。”

 陈青兕洞察了庙堂上的危机,原本就不喜管闲事的他,更是很少发言,免得无端卷入其中。

 无朝会就兵部、陈邸,有朝会就是皇宫、兵部、陈邸,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陈侍郎!”

 兵部司主事张铭手中拿着一份公文双手呈递,说道:“这是吐蕃提出的交换条件,请您过目。”

 陈青兕放下手中的事务,伸手接过,随意的看着,说道:“这应该由姜尚书裁决吧,让我过目,会不会越俎代庖?”

 张铭忙道:“正是姜尚书命我将公文送来给先生过目的,尚书说侍郎心细,顾虑的周全,想听听你的意见。”

 陈青兕点了点头,也想到了缘由,淡然一笑。

 陈青兕并没有以下犯上之意,他知道他这个侍郎短期内是不会更变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自己从一县令升为侍郎,已经是天大的恩宠。

 尤其是他这个年岁,可以说少之又少,至少在本朝之内,独一人。

 既然没机会升任尚书,也就不会觊觎得不到的东西。

 姜恪这个兵部尚书行政能力并不算出众,他是靠军功上位的,祖上是天水姜维,父亲姜宝谊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将门之后,也不擅于政治争斗。

 有这么一个上司,陈青兕偷着乐,哪里会针对他?

 对之特别敬重,挑不出半点毛病。

 陈青兕也知道姜恪不喜他,不说是他,任何一个上司,面对一个能够直接跟老板对上话,能力强,驾驭不了,又有大老板罩着的下属,任谁都会不喜。

 陈青兕敬他,却也不去他跟前惹眼,只是一心干自己的事情。

 姜恪此番派人咨询,陈青兕也不藏着掖着,认真的看了起来,说道:“吐蕃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诚意的,给出的条件很优渥……”

 他估算了一下,用红笔在公文上写下了一串数字,说道:“以赞悉若多布的首级换取梁建方将军的遗体,这个没有问题。至于战俘,这是底线,让礼部去谈,越多越好,但不能少于这些。少过这数字,他们谈妥了,我们都不认。”

 他说着将公文递给了张铭。

 张铭接过一看,微不可察的露出认同之色。

 他这个兵部主事在兵部干了多年,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练出了一身的本事,相比因军功晋升的姜恪,他的能力反而强些。

 姜恪之前也给了一个答案,在他看来是有些保守了。

 陈青兕给的数字就很合适。

 张铭将公文上交给了姜恪。

 姜恪看着陈青兕给的结果,怔了怔,说道:“你怎么看的?”

 张铭一时间不好开口,他可不像陈青兕那样,有皇帝撑腰。

 姜恪道:“直说便是,不怪伱。”

 张铭道:“陈侍郎更为妥当一些。”

 姜恪挠了挠头,并不奇怪。

 姜恪不喜陈青兕,陈青兕也没有在他面前转悠,他本乐得如此。

 同在兵部,各过各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姜恪察觉了不对,陈青兕行政水平极高,兵部的工作,信手而来,有效率还干的出色。

 相较之下,自己这个尚书处理事务的水平,明显要逊色许多



 以至于兵部的公文有些泾渭分明。

 议政厅的人收到兵部的公文,能够一眼看出那些是陈青兕处理的,哪些是他姜恪处理的。

 得知这情况后,姜恪选择了放弃:比不过,又不能穿小鞋,与其给他比下去,不如老实的利用他的能力,免得将颜面丢到议政厅里去。

 姜恪很无奈的说道:“那就按照陈侍郎的提议来吧!”

 陈青兕那边却有些陷入了沉思。

 自从赤玛洛拜访他之后,陈青兕一直在思考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

 赤玛洛这位吐蕃未来的王后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唐,出现在吐蕃的使团之中。

 从对方的表现来看,是为了给吐蕃争取一条后路,为了让自己这个天子信任的近臣之一知道吐蕃赞普的态度,一边存着利用噶尔家开疆扩土的心思,一边又想借助大唐之手,帮助他们除去权臣,好独揽大权。

 这个确实说得过去,也在情理之中。

 赤玛洛是未来的吐蕃王后,没庐氏又是吐蕃实力最为强盛的一族。

 他们的联合,强强联手,自然会不甘屈居噶尔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