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323章 事定


 第323章事定

 许敬宗身为诸相之首,陈青兕能够得到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他。

 听着武皇后受罚的缘故,许敬宗脸色微变,骂了一声:“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他跟随李治的时间很长,在李治刚被任命为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就将之迁为太子右庶子,成为东宫核心干吏之一。

 那个时候,执掌东宫的就不是太子妃,而是姬揔持、卢从壁这两个奶妈。

 许敬宗是为数不多知道姬揔持在李治心中地位的。

 惩处武皇后只是第一步,武家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会受到那位小心眼皇帝的报复。

 想了一想,许敬宗立刻让人叫来侍御史谢春雷。

 “留赵持满一条命,改判流放……”

 许敬宗最擅长明哲保身,不管哪个书生是受到杨姥、武顺的指示,还是下面的人为了讨好武家,揣摩上意自发的行为,都得武家来承担这个责任。

 谁让武家这些年得势猖狂,为了扬名,收买人心,邀请各方士人,组织宴会酒席……

 李治即将降罪武家,而他这边若为了武家,处死赵持满,让李治知道,可是不妙。

 他能够为了让武皇后欠他一个情弄死赵持满,却不敢为了武家给李治留一个帮助武家作恶的念头。

 只是……

 这样一来,可就将武家的那两个蠢货给得罪了。

 许敬宗之所以比李义府活得久,便在于他不愿轻易得罪人。

 其实以他现在的身份权势,并不用在乎杨姥、武顺,即便是武皇后面对他也得客客气气。

 但他深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更不能得罪女人,尤其是能够经常出现在皇帝身旁的女人。指不定某一日就飞上枝头,在特殊的时候,对着你腰子背心来一下。

 微微一思量,许敬宗当即思得应对之法,让人叫来自己的夫人,对他叮嘱了几句。

 皇宫后苑。

 相比之前的王皇后,武皇后在母仪天下这方面显然要做的更好,尽管受了罚,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但依旧尽忠职守,履行着皇后统御命妇贵女的义务。

 任务很简单,也就是拉拉家常,或者组织几场马球比赛。

 武皇后干这些事情是得心应手,之前武皇后贤德之名,就是通过她们之口,向外扩散的。

 不过因为替李治背了黑锅,导致画风急转……

 原本对武皇后态度有所改观的诸多大臣,再度秉持原来的看法,在他们眼中,武皇后已经原形毕露……

 武皇后却并不在乎这些,在她看来,能够为李治背着黑锅,远比自己这些年累积的名望更为重要。

 名望失了可以一点点的积累,挽救回来。但能够帮助李治的机会却千载难逢,何况连最基本的“承当责任”都做不到,凭什么得到李治的宠爱?

 但就算贤明不在,武皇后依旧一如既往。

 “皇后殿下!”

 武皇后见是高阳郡夫人刘氏,脸上笑容温和,招手道:“快,快上前来说话。”

 许敬宗三年前晋封高阳郡公,这位高阳郡夫人自然是他的续弦正妻。

 自从李义府莫名失宠不得翻身之后,武皇后手上能够使唤的人唯有许敬宗,但相比李义府的惟命是从,只忠于李治的许敬宗用着显然没有那么顺手,需要她不断的巩固彼此的关系。

 许敬宗爱财,武皇后没少借助刘氏的手,送一些稀罕的东西。

 两人之间往来密切。

 略微寒暄,刘氏轻声道:“皇后殿下!先前令堂携后命登门,说是要处死赵持满……”

 武皇后面色不改,袖中拳头却是一握,她的意思是教训。

 教训是立威,让人对她们武家尊重。

 可处死意义完全不同,会让人对她们惧怕以至于反感。

 鸡毛大点的事情就取人性命,谁敢跟她们往来?

 “愚蠢!”

 武皇后暗骂了声,可想到是自己的母亲,却也没有别的办法,脸上依旧露着和蔼的微笑。

 刘氏继续道:“我家郎君说一切按照皇后殿下的意思行事,赵持满的罪证已经拟定,特让妾向殿下汇报。”

 武皇后立刻道:“此事是家母会错了意思,本宫本打算小惩大诫,却不想错了意思。这样吧,让许相公看着处理就好。家母那边,本宫自会交代。”

 未来一段时间,武家的日子不会好过。

 如果这时候传出武家人为了一点小冲突就取人性命。难说不会激怒谏官,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武皇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许敬宗的意思。

 现在这局面,不能再生事端。

 所以在最后,武皇后又加了一句,说道:“替本宫谢过许相公,另外替本宫传一句话,陛下对滕王颇有怨气。”

 许敬宗听了武皇后的话,心领神会,他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最小的儿子,也是最受宠的一个

,为人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每到一处必定大兴土木,建滕王阁自娱自乐,惹的天怒人怨。

 对于李元婴,李世民拿他没有办法,李治亦是如此。

 七年前,李治将之贬罚江南,结果他又在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耗费数年,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

 李元婴就如一块牛皮糖,仗着自己龙子龙孙的身份,骄奢放纵。

 对于自己这个最小的叔叔,李治一直都是能忍则忍,对于各种弹劾,都是强行压下,以至于至今为止,没有什么人再行弹劾之事。

 不过现在因为朝廷财政吃紧,李元婴却依旧挥霍无度,让李治有些忍无可忍,只是一直无人弹劾,让他无从处理。

 许敬宗自不会放过这为君解忧的事情。

 陈青兕一直留意武家的情况。

 如预想的一样,李治对武家的惩处接踵而来。

 作为皇帝,李治自不会亲自动手,但他只要表现出自己不再庇佑武家的态度,就凭武家这些年跋扈的态度,自有揣摩上意的谏官展开对武家的弹劾。

 就连清流一脉也有不少人出手。

 原本威风八面的武家,竟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了。

 作为造成这一切的元凶,陈青兕完全置身事外,表现的与此事全无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