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374章 半渡而击


 第374章半渡而击

 陈青兕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彩,他并没有立刻做安排,反而问起了中臣大辉的情况。

 “那个倭国人怎么样了?”

 听到这话的赵持满是一脸叹服,说道:“还是大都督有手段,某只是略施手段,中臣大辉已经决定为朝廷效力,愿意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大都督,正等着大都督接见呢。”

 “那将他带来吧!正好问一问,现在倭国的情况。”

 陈青兕说着,还让人去准备一些干果、蜜饯。

 不多时,中臣大辉已经来到了近处。

 看到陈青兕,这位倭国中臣家的庶子,当即跪倒在地,拜道:“见过大都督。”

 陈青兕见中臣大辉走路有些不利索,脸上也有些青紫,想来受了不少的罪,和悦笑道:“委屈你了,吃点干果,垫垫肚子。现在是在军中,待取胜之后,回到熊津,本督亲自设宴,隆重款待足下。”

 中臣大辉脸颊抽了抽,但看了一旁的赵持满,很老实的跪伏于地,说道:“大辉愿意归顺大都督,为大都督鞍前马后。”

 中臣大辉本就惧死之人,不然也不会在关键时候抢着泄露机密。

 只是让他公然背叛倭国,中臣大辉心里还是很抵触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

 除了少个别牲口以外,大多数人对于背弃家族叛国都有一定抵制心理的。

 尤其是倭国这种自尊心极强的民族……

 不过人都会给自己找借口与理由。

 就如之前抢着泄密,中臣大辉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就算自己不说,道琛也会说。

 何必白白便宜了对方?

 现在也是一样……

 昨夜赵持满对他用了刑,手段其实并不惨烈,只是牛刀小试而已,跟以往在长安,对付那些恶徒细作施展的手段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如此,这些小手段,对于中臣大辉这种倭国的高门子弟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

 感受着皮肉上的痛处,中臣大辉立刻想明白了。

 不管自己是否归顺大唐,这帽子都得扣在自己身上,最终自己都会背上泄密的骂名……

 自己会被严厉的父亲,毫不犹豫的除名,倭国上下说到中臣大辉,都会吐口唾沫,大骂叛徒日奸。

 可自己没有背叛呀?

 左右都是遗臭万年,与其再受折磨,不如好好配合。

 不然既要被人戳脊梁骨,又要受身体心灵的摧残,多委屈?

 何苦来哉?

 不如?

 中臣大辉说服了自己,接下来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陈青兕问着倭国的情况。

 他先挑自己知道的问,看看中臣大辉有没有耍幺蛾子。

 陈青兕在长安的时候是清流党的党魁,人脉遍布六部。礼部里也有他的人,相聚的时候,会聊起各国情况。

 陈青兕少不了多问几句倭国的消息,对于倭国的情形有一定了解。

 中臣大辉也不敢说谎,因为在他眼中,陈青兕在倭国是有眼线的,地位还不低,至少比他地位高,能够提前洞察倭国奇袭军的行踪。

 如果不是需要他与扶余丰接触,他的父亲中臣镰足是不会将这种机密的事情告诉他的。

 中臣大辉一五一十的回答。

 陈青兕不住点头,确定面前这位中臣家的庶子是真的准备当倭奸以后,问起了倭国现在的部署情况。

 中臣大辉将他知道的都说了。

 陈青兕听着中臣大辉的描述,眼中透着丝丝寒意。

 倭国野心对于海东的觊觎比他想象中的更要严重……

 他们不只是派出了四万援兵,他们的皇帝竟离开了飞鸟京,亲自抵达筑紫坐镇指挥,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大海人、中臣镰足等权贵以及众多随从一同出征,简直就是倭国版的御驾亲征。

 用中臣大辉的话来形容,几乎等同于迁都。

 可以想象,如果此次自己战败了,那在筑紫的倭国皇帝大有可能渡海北上。他们的目标绝对不只是小小的任那……

 筑紫国也就是后世的福冈县,位于倭国的西海道。

 现在倭国的皇帝与诸多臣子都居住在筑紫朝仓宫……

 朝仓宫在壹岐以南的一个地方。

 陈青兕特地让中臣大辉在地图上标出来。

 中臣大辉指着靠近记忆中博多方向的位置,心中登时有数,他只是略微思考,便让中臣大辉下去了。

 待中臣大辉走后,陈青兕

 下达了第一个命令:“传令给刘刺史,让他立刻出兵,全力攻打对马岛,尽量让声势弄的浩大一些。”

 对马岛是完美的军事踏板,不管是从海东半岛攻入倭国,还是从倭国攻入海东半岛,这里都是战略要地。

 很快,他又下达了第二个命令,说道:“传令,让杜统领率水师南下,避开对马、壹岐,由平户方向登岸,向朝仓宫挺近。”

 既然倭

国现在的核心在筑紫朝仓宫,他就让刘仁轨直接拿下对马岛,剑指朝仓宫。

 倭国肯定会为之惶恐,他们除了将周边兵马聚集到朝仓宫,派重兵死守壹岐岛别无他法。

 如此一来,位于倭国最西北角的平户必然空缺,可以由此路直插倭国腹心地。

 安排好这一切,陈青兕才针对此刻顺江水而上的倭国四万士卒,作了最后的布局。

 ……

 倭国的船队逆着河流而上,倭国的后将军,越国守阿倍比罗夫站在主舰上,眺望着两岸的田地,眉头不自然的皱起,似乎察觉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

 阿倍比罗夫看着两岸颇为冷清的田地,眼中透着丝丝不安。

 太安静了,河道的两岸,安静的有些异常。

 百济的水资源宝贵,这白江是熊津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得支流灌溉,左右田地肥沃,种植者不少的田地。

 尽管现在春耕已过,左右江岸田地已经种下了秧苗,但还需农人细心打理的。

 这时近午间,左右田地竟没有看到农人在打理田地。

 实在奇怪的很。

 “朴市秦君,你觉不觉得有些安静?两岸竟没有见到农人……”

 朴市秦造田来津手搭着眼帘向远处望去,果真如此。

 “许是我们声势浩大,他们远远的发现我们,躲避开了。”

 朴市秦造田来津想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