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389章 倭国事了


 第389章倭国事了

 金马得代表新罗,送上了最高的敬意。

 除了表明自身的政治立场,金马得还带来了新罗新王金法敏的意思态度,“我家大王仰向来慕陛下仁德,继位之始,便有心入朝求见。奈何高句丽威胁北境,这才拖延了时间。我家大王听说,陛下有心封禅。这等大事,千载难逢。我家大王必然要亲临,为陛下贺。”

 这一番话让李治是眉飞色舞。

 其实封禅一事并没有定下,李治只是偷偷放个风,想看一看反应而已。

 毕竟李治是知道现在并非恰当的封禅时机,只是他现在身体,几天好几天坏,弄得他都要魔怔了。

 给他一个确切时间,让他来一个痛快也好,至少能够根据未来还有多少时日,确定要干什么事情。

 现在呢?

 调养的好可能活十几二十载,寿命与常人无异,也有可能突然暴毙,一月一年,都有可能。

 万一自己的丈夫突然离世,陈青兕想推李素节,自己如何抵挡?

 “大都督年纪轻轻,已威震四方,贤名更是暴于南北。如此人物,古往今来,也不见得有几个。也只有陛下这样的古之贤君,才配拥有。就是不知,太子是否有此福气。”

 李治道:“也不全是,但事情确实因为他。”

 随着倭国新王登基,陈青兕也决定返回百济。

 他怕自己两个心愿,到头来一样也完成不了。

 武皇后微微蹙着桃花眼,对于李弘的作业,显然不甚满意。

 武皇后轻步上前。

 武皇后说道:“关于陈大都督的?”

 为了避免人走政息,陈青兕大方的将想法与之共享。

 这便是可趁之机。

 陈青兕对于刘仁轨的能力还是极其自信的,也如他所想的一样。

 一年不到时间,平内乱,定倭国,如果再不识抬举,下一个灭的也许就是他们了。

 所谓的三神器,都是在这里面的,通篇就是胡编乱造,跟西方一样,没有历史就用神话来充当历史。

 没办法,作为近亲产物,脑子有点不好使,在情理之中。

 然而现在新罗的态度又有了大变化,甚至比他登基后的这几年还要亲近,直追他父亲在时的关系。

 于是武皇后笑出了声。

 大海人历史上是倭国最出名的国君之一,叫天武天皇。是他将当时倭国的最高统治的称呼改为“天皇”,也是他为了提高倭国的国格,让人编写了《日本纪》、《古事记》。

 故而大唐的两税法,尽管同样也在盘剥百姓,可对于百济的百姓来说,却是一大利好。

 陈青兕立刻站直了身子。

 “不就是一把刀,损坏了,再送你一把就好了。”

 毕竟陈青兕最大的弱点就是与士绅打交道的经验。

 毫无疑问这几年大唐与新罗之间的关系是建交以后的最低点。

 却不想事情竟传到了新罗,还得到了对方亲临的承诺。

 就如封禅,李治自从坐上皇帝宝座起,就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一封禅,二收服高句丽。

 想要让人臣服,靠宽仁是万万行不通的,得施以雷霆手段,让人惊惧才是。

 武皇后审批起来得心应手。

 程名振那边得到的任命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封禅也是名正言顺。

 武皇后连说恭喜,心里却是一阵不舒服。

 他并不知道胡编乱造的人便在他此行之中,就是那个给他生擒的大海人叛贼。

 陈青兕定了离去的时日,心血来潮,想着要带个纪念回去,自己身为倭国太上皇,不弄把倭国的镇国神器留作纪念,岂不白来了?

 结果发现倭国压根就没有什么三神器,立刻知道都是后来人胡编乱造的,也就断了此念。

 既可证明自己的能力,亦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蚊屋王子也正式成为倭国的国王,也是自今日起,倭国国王若不得中原皇帝册封便名不正言不顺。

 陈青兕说道:“我此行带来了数十名儒生,到时候让他们在百济各地开设学堂,推行我华夏文化,自下而上。用他个五年十年,只要能够让百济上下说上我华夏语,写上我华夏字,也算不虚此行。”

 现在这位天武天皇已经成了阶下囚,自然不存在什么三神器。

 李治将今日新罗的态度向武皇后略微一说,赞叹道:“朕得此人,真可比父皇得英公也!”

 这一点是陈青兕有所欠缺的。

 陈青兕爽朗笑道:“哪来的,乱七八糟的癖好。我这一辈子就宝贝这一把兵器……”他拍了拍腰间的宝刀,说道:“自从收到此刀的那一刻起,已然决定,刀不离身。人在刀在,刀亡……哎呦!”

 武皇后将最后一份奏章放在一旁,见自己的丈夫也在审批奏章,一边审批,还一边微笑颔首。

 正如李治不知道自己何时病故,武皇后也不

知道自己的这位靠山,能够倚仗的天什么时候会倒。

 百济贵族看不起三韩遗民,数百年了,甚至都不愿意让他们学习扶余话,而是泾渭分明,官僚一套语种,百姓一套语种。

 唐廷的态度,新罗是能够感受到的。

 陈青兕跟着解释:“只是一个小小的恶趣味,听说倭国有一把神兵叫天丛云剑,就想着要回留作纪念,指不定未来能够出现在那个藏馆里,不算白来这一探……结果都是谎言罢了。”

 李红清虽满不在乎,嘴角却也跟着微微翘起。

 陈青兕对于刘仁轨全盘托出自己的理念想法,并不是单纯的对好友的推心置腹。

 依照这个进度,要不了年余时间,围攻高句丽也能提上日程。

 她对于自己丈夫的一切都异常留心,以揣摩对方用心。她知道自己这位丈夫平素工作严肃认真,少有这般表情,显然心情特别的好。

 李弘尚且年少,李治也不放心将过多的权力托付。

 李弘为人谦和仁儒,深得上下称道,可他处理政务也如自身性子一般,事事以仁厚为上,力避严刑,这点在武皇后看来却是极其愚蠢的。

 百济这边的百姓,那真就跟牲口牛马没有什么区别。

 李红清来到陈青兕的身侧,说道:“想不到你还有收集宝剑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