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392章 动作得大一点


 第392章动作得大一点

 魏元忠呛红了脸,有些不敢置信,说道:“武皇后真有如此大胆?”

 张柬之缄默了一会儿,才道:“只是如此一猜,是与不是,得看局势发展。”

 张柬之身在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与民生戚戚相关,他又是陈青兕安排在清流派的心腹,还是盛唐诗文一脉的核心,掌握的资源远胜魏元忠。

 张柬之可谓陈青兕留在京畿的眼线,庙堂的变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自从武皇后来到洛阳,特地上书《外戚诫》,劝诫在长安无法无天的武家人,改变风格,便上了心。不但发现武皇后与许敬宗往来密切,兵部尚书房仁裕直接是她的人。

 在许敬宗的配合,房仁裕的辅助下,武皇后已经凝聚了不小的力量。

 魏元忠此番与他通气,结合自身掌握的情报,便有了这种感觉。

 只是他也不敢确定,毕竟这事太大,大到让人只是听听就觉得不可思议。

 此番说出来,也是想集合两人之智,断一个真伪。

 历史上六次封禅,毫无疑问,李治的规模最大,政治意义最高的。

 魏元忠道:“力推封禅,全力邀名,真要联合起来,却有如此嫌疑。只是某还是不敢相信,武皇后会有此心……许是意外?”

 怎么样比未来的那个拉低封禅档次的宋真宗要够格的多。

 陈青兕收到家书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有他们为标杆,一般优秀的帝王,脸皮薄一点的根本不敢想的。

 正好到了夏季,春耕结束。

 其实在陈青兕看来,李治跟前三位比还是要逊色不少的,但凭借李世民留给他的丰厚遗产,却也够资格……

 张柬之也拿不准,尽管一切看似合理,可在整个体制来看,却又极大的不合理。

 在这个以男权为主的时代,武皇后的想法,确实标新立异,即便猜中答案,也让人觉得不敢相信。

 简单的一句话,亦表明祭祀在华夏是何等重要,甚至在战争之前。

 真正做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陈青兕看着手上的信,也回忆起了这段历史。

 敬天敬地敬先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泰山封禅,作为古往今来最盛大最隆重的祭天仪式,唯有海晏河清,武功鼎盛的时代,才有资格行封禅之事。

 张柬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将自己的猜想写下,派人送到了陈家宅邸,消息将由陈家以家书的形式,分批送出。

 最终两人都没商议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两个千古一帝的备选,华夏数千年帝王里争一保三的存在,汉光武帝也被誉为最完美的帝王人选。

 陈青兕低念了一句。

 除了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以外,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迄今为止,登泰山封禅的帝王,不过三人:祖龙始皇帝,打出大汉雄风的汉武帝,以及重拾汉家河山的汉光武帝。

 除了大涨帝王声威以外,武皇后的操作也亮瞎了所有随行文武大臣的眼睛。

 她利用孝道一说,说服了李治,执掌祭地亚献,正式在文武百官以及各方诸侯面前,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为自己争取了超凡的政治资本。

 天皇天后,二圣同朝,也开始变得理所当然。

 陈青兕在后世每每涉及这段历史,他都忍不住感慨,武则天确实敢做敢想,她这位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女皇,确实极有手段。

 现在看着手中的信,陈青兕才知道武皇后对封禅的谋划,竟如此早。

 武皇后最大的问题就是骆宾王笔下所写的“地实寒微”。

 作为先帝的才人,长得又是狐媚像,并无母仪天下的气度。

 别的不说,只是外貌入门,武皇后都不合格。

 这也是当初百官反对的关键,即便是在当任皇后期间,干出了一点成就,也未能获得过多的赞誉。

 但封禅过后,满朝文武就无人质疑武皇后的身份了……

 若非她在李治死后,欺负自己的儿子,倒行逆施,无人会将她的丑事提出来说。

 封禅是一个坎,迈过了,武皇后的政治地位就稳固了。

 拿信的右手,忍不住微微使力,陈青兕从来不否认武皇后的厉害。

 一个女子能够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时代能够取得她这样的成就,当真是了不起。

 只是她并不是皇帝的最优选……

 陈青兕找到了火折子,点燃了手上的信,看着随着火焰消散,化作黑灰的纸张,目光灼灼。

 这一次,可不能让你一鸣惊人了。

 陈青兕细细想了想,然后研磨动笔,打算写了一篇《破高句丽疏》。

 陈青兕并没有写如何出兵攻

打高句丽,如何在军事上战胜高句丽,而是针对军事袭扰,经济封锁,外交分化,舆论煽动等方面对付现在的高句丽。

 高句丽有两大优势,其一、城高而险。高句丽的建城都是依山而建,辅以从华夏学来的筑城工艺以及防守技术,易守难攻。其二、他们统治东北四百年,跟东北的鲜卑、秽貊、靺鞨等部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常以高句丽盟友的身份协助高句丽而战。这些生活在山林里的渔猎部落皆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时常出现在唐军的补给线上,增加唐军的压力。

 正因为这两大优势,造成了当年李世民的退兵……

 但相较起来,高句丽的弱点也不少。

 首先就是大莫离支渊盖苏文弑君摄政,尽管他成功抵挡了唐军成为高句丽的英雄,却也改变不了他铁腕统治给高句丽带来的后遗症。

 尤其是现在,唐军通过封堵袭扰,摧毁高句丽内部经济的手段,迫使高句丽经济崩坏,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恶劣的情况,英雄也会一步步的成为罪人。

 平壤城难攻,那就没有必要去攻。

 先将能用的政治手段都用一遍,最后剩下的收割,平壤城再如何坚固,也不过是一座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