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 章 千万别惹急眼了


                 只是希望将来肚子里的孩子,他能走出去就行。”

  “放心吧!一定可以。”

  “没错,一定可以。”

  现在想回城,哪有这么容易呀?

  不光回城难,就是想回城探亲,现在都没有机会。

  知青回城探亲的假,好像还得再等几年才行,所以这个事,也只能现在想想。

  如果真想回去看看父母,也不是不行,那就得看你和大队干部关系好不好,要是不好的话,么那也白搭。

  至于钱知青,希望她的孩子,将来能走出去,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哪怕将来恢复了高考,他们没有考出去,不是还可以等知青统一回城就业吗?

  这都是机会,如果因为在这里生活时间久了,不想离开了,也没事。

  等过些年,户口管制不严了,也可以带着孩子出去走走。

  或者是好好教育孩子,到时候让孩子考大学后,不是一样也能出去吗?

  再不济,等到九十年代,也可以出去打工呀?

  反正想走出这个地方,又很多办法,没有必要担心。

  只不过,这些事,他们一概都不知道,而自己这个知道的人,又不能对他们多说什么?/

  只能给她打打气气,让她心里有这个认知。

  话说,和钱知青聊完后,没几天,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秋收。

  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使劲的干活,拼命的干活。

  一个是为了赶紧的把粮食收入粮仓里,再一个就是争个好名次。

  到时候拿个奖品什么的东西,哪怕就是一条有瑕疵的毛巾,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要知道,就是去供销社买条毛巾,不仅要钱要票,还要工业券。

  说实话,生活在乡下,就这点不容易,像想买点东西,有钱不行,还得要票,要工业券。

  所以大家不管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都积极的干。

  就连小孩子,他们也不在话下,要知道,一铅支笔,一个本子,那也都是很难得奖励。

  话说,这也是自己从市里来到这里后,第一次没有拼命的干。

  可以说是托肚子里的孩子福,今年总算可以能喘口气,偷偷懒也没有什么。

  只不过,哪怕就是再这样一个时间,每天揣着肚子里的孩子,一天也能挣八个工分。

  像钱知青月份这么大的同志,一天下来,也能挣六个工分。

  可以说,在这个农忙的季节,基本上只要能动的人,就没有几个人会闲着。

  至于知青院里的知青,那真是没有办法了。

  别看他们在秋收之前,确实每天坚持不是六个公分,就是八个公分。

  可是那个强度,和这个强度还是相差甚远。

  这不,不管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哪怕就是从知青院,搬出去的吴知青。

  在这个时候,也相继的都累到了。

  可是即便是累到了,队长叔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休息时间。

  而是,在第二天的时候,依旧给他们安排了任务,只不过这个任务,比在地里干活相对的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