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 章 闲谈(第2页)

  “没错,好在我们有的是时间。”

  “还真是。”

  其实他们提到换个方向研究的事,也不是不可以,想起上一世看到的新闻,就搞出无土栽培,而且成果也很不错。

  就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专家学者提出来,毕竟自己并不是大学老师,也不是农业方面的老师。

  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哪怕就是知道一些,在他们眼里最好也发表所谓意见。

  并不是不能说,而是有些事还真顺不明白,这要是知道的全面一些。

  哪怕就是提个意见,对方问自己想管的问题,多少能回答上来,可是一点都不懂,怎么回答呀?

  回答不上来,只给一个建议,也不是不行,可是说到底还是太过于把自己当回事,想想还是算了吧?

  倒是有一点没有想到,还记得当初下乡的时候,坐在火车上去到那个遥远的地方时,心里除了离开家的庆幸以外,最多的是担忧。

  而现在同样是坐火车去那里,更多的是盼望着能早一点到,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妈,您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

  “那怎么不说话,而且还老是盯着外面看?”

  “怎么说呢?

  多少年没有回去过,这冷不丁的回去一趟,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知道以前那些熟悉的人还在不在?”

  “妈,您跟我爸是不是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

  “当然了,别忘了,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怎么会没有感情呢?”

  “可是,说到底,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你们根本就没有无需下乡,我虽说不记得当初在乡下有多苦,可是说到底肯定没有城里的人生活的要好。”

  “确实没法跟城里人相比,可是对于我们这样曾经在插队的知青来说,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汗水。

  以前也许觉着在哪里很累,很苦,可是这么多年来,在去回想那段时光的时候,确实难得的财富。

  人这一世不过百八十年,在不懂的年龄阶段经历不同的事,未必就不是意见好事。”

  “小北呀?

  你妈妈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别看我们现在是大学老师,又是什么副教授,可是说到底,走的身份以前在队里的时候,还不如插队的知青呢?”

  “不是,吴教授,您也乡下过?”

  “没错,不光下过乡,因为一些事情,我还在牛棚住了好几年呢?”

  “那您?”

  “并没有,说实话,正是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对农业有所了解,他们对我确实以礼相待。

  也许你们这些年轻人,觉着那个时候父辈们很辛苦,可是正在辛苦的人还是生活在乡下的老乡。

  哪怕就是现在,咱们看房京市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可是在农村并不是,有些地方虽说也在发展,可是那速度依旧很慢,而有些地方还都是老样子。”

  “老吴说的没有错,这些年我们也许去过很多地方,不是当地没有感情的发展出路,而是没有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