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觉得累 作品

第114章 投稿(第2页)

  看看这些富豪在其他方面的花销,你就知道所谓“俭朴”都是假的。

  比如老黄瓜,他喜欢高尔夫,他打球的那个高尔夫球会所,一个会籍就价值好几千万港币,每年会费又是好几百万。

  巴菲特自己虽然住在美国三线小城奥马哈的旧房子里,但是他给他老婆在加利福尼亚拉古娜海滩买了豪宅,他个人的安保费用每年也是数以百万计。

  这些富豪随便一项支出,都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说他们俭朴,不是屁股太歪,就是心眼太坏。

  富豪们的“俭朴”,主要是为了避税。

  巴菲特领10万美元的年薪,领了25年。

  扎克伯格更离谱,年薪是1美元。

  他们绝大多部分支出走的都是公司账户,或者采用分红、股权激励形式发放,以规避超高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将来梁永丰也能上富豪榜,他也会“俭朴”一下。

  说实话,这些奢侈品牌的衣服,除了所用的布料好一些,做工还不如他之前在东莞裁缝店里,定制的那套西装——那件西装是真的完全手工制作的。

  他给裁缝加了钱,人家做的特别认真。

  但是现在他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

  如果他真穿的很俭朴,别人就会真当他是土鳖,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环境下。

  他们买这些东西是刚需!

  买完东西,见旁边不远处就是报摊。

  梁永丰过去把所有的报纸各买了一份,然后顺手又买了一些明信片、信纸、信封。

  回到房间,梁永丰把所有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

  《香港商报》、《大公报》、《文汇报》等报纸,都刊登了《少林寺》即将上映的消息。

  长城电影公司这次下了大本钱。

  最后梁永丰戴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双层手套,拿出了《南华早报》,对着报纸上的投稿地址,开始写信。

  他以一个刚刚去大陆旅游回来的香港人口吻,写了一路的见闻,尤其是对大陆有些公社,至今连一座桥都没有的事情,做了详尽的描述。

  这些公社虽然没有处于海外,却是实际上的孤岛,没有电,没有干净的水源。

  有的百姓因为赶上发洪水,没能及时就医,而耽误了病情。

  有些老人多年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第一次看到汽车的时候,怎么也不明白没有马的车,是怎么走的。

  ……

  这些事情不是梁永丰胡编乱造,都是根据中堂公社的黄主任所说的事情,改编而成的。

  最后他还加了一句——请等一等你的人民。

  《南华早报》应该会喜欢这种调调。

  写完之后,梁永丰把信纸小心的折叠起来,装进了信封。

  戴上手套写字,既然可以避免留下指纹,也可以改变字体。

  至于为什么最终选了《南华早报》?因为他不会写繁体字,给《东方日报》、《星岛日报》投稿不方便。

  第二天吃过早饭,周余和龚少杰再来接他。

  此时汽车已经换成了一辆奔驰450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