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臭蛋 作品

第766章 巅峰时刻(下)(第2页)

 首,南唐在对契丹的外交政策上处于了极大的被动。两国长期以来保持了亲密友善的外交关,并一直以南北夹攻中原、瓜分中原为合作基,在契丹南下灭晋的时,就曾对南唐发出过真诚地邀,要求李璟兑现曾经的山盟海,携手揽,汴州相见。

 然而南唐却像极了一切渣,“下次一定。”

 说实,李璟并非不想履行诺,而是福州战事牵扯了南唐的绝大部分精,实在分身乏术。但不管怎么,南唐在契丹灭晋的过程,扮演了看客。

 现,契丹成功,南唐在道义上先输一,在日后的外交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南唐与契丹的友好关,是建立在共同的敌人的基础,中原王朝既是双方的战略缓,又是友好亲密的纽,如,两国之间失去了友好合作的基,却增加了利益冲突、军事摩擦、政治对抗的风险。朋友与敌人的转换正在悄然发生。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契丹派使者出访南,通告灭晋事,这次外交访问在史籍上有着多种截然不同的记,都非常有意思:

 《十国春秋》:“是月(947年2月,契丹以灭晋来告,且请会盟于境,辞不赴。”

 “会盟于境上,翻译翻,什么叫“会盟于境上”?给我t翻译翻,什么t叫t“会盟于境上”!

 古人非常含,无论是威胁恐吓还是诋毁辱,也要讲究儒,即便宣,也不会爹娘祖宗的爆粗,比如曹操吞并了荆州之,给孙权写,“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我们梳理了南唐在外交上的被动和军事、政治上的危机之,再看这句“会盟于境上,,仔细品。

 当,《江南野史》和马令版《南唐书》却对这次“会盟”有着独到的记载:

 “契丹遣二使来,曰晋少主逆命背约……将册君为中原,嗣主曰:‘孤守江,社稷已固…,已而叹曰‘闽役惫,其能抗衡中国,?”

 大意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派来两位使,向李璟解释说之所以灭,是因为石重贵是大渣,而自己其实非常希望恢复大唐与契丹的关,既然李璟同志是大唐宗,那就请李璟当中原之,恢复盛唐疆域……然后李璟谦虚地说自己能治理好淮南就知足,如果耶律德光真的不忘先好、缅怀大唐的,就请他善待中原的百,至于其它,自己就不敢奢望了。随后又感叹说自己其实是因为身陷福州战,所以无力问鼎中原。

 毋庸置,这是强行往李璟脸上贴金。不多解,看一眼《辽史》、《资治通鉴》等权威史,就会知道这段记载有多么的荒唐、多么的自恋!简直臭不可,何止是臭不可闻,简直就是臭不可闻。

 对于契丹“会盟于境上”的邀,李璟婉言谢,派工部郎中张易(《江南野史》记载是兵部尚书贾,马令版《南唐书》记载是兵部侍郎贾潭)回,先对契丹灭晋表示祝,随后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身为李唐宗,请允许我派人到长安修复皇陵。

 如李璟的感,他是陷入福州战事而无力问鼎中,但他可以以这种方式在中原刷一遍存在,告诉长安乃至整个中原的遗老遗少:大唐没亡!李唐宗室在淮南站稳了脚,今天回来修,明天就回来坐殿!

 对此要,契丹断然拒绝。

 契丹灭,使得那些曾经得罪过契丹的人心有余,他们选。w_a_p___c_o_br>

 择了出逃避,例如密州刺史皇甫晖、棣州刺史王建,他们逃过淮,投奔南,淮河北岸许多不愿臣服于契丹的民兵、游击队也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南唐的招安。

 南唐朝廷内部因此又涌现出一大批“主战派,他们以韩熙载为代,韩熙载上疏称现在是复兴大唐的最佳时,因为契丹虽然消灭后,但在中原缺乏群众基,文武将帅和普通百姓的反抗情绪高,契丹势必不能久,此时北伐顺天应,大业可,如果错过机,中原必定会涌现一位抗辽领,他将整合反辽力,并最终统一中,到那,南唐又会面临一个北方劲敌。无错更新`w`a`p``c`o`br>

 韩熙载的预言非常精,当月(2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高举反辽义,4个月,入主汴州。

 李璟及群臣非常认可韩熙载的说,但福州战事让他们有心无,只能错失良机。

 当时间来到3,吴越国再派援军抵达福州南面的白虾浦。

 喜欢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期待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