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朝堂决断(第2页)



    房文焕也不知道为何今天上官炎居然会主动提起往事,于是也笑着说道:“圣上,若是真是这样,那我便颐养天年带孙子去咯。”



    若是其他人这般说,上官炎觉得还有动机在其中的可能。



    但是既然是房文焕说出来,那恐怕是真的。



    于是上官炎笑着说道:“文焕啊,你这便想着辞官回乡了,朕可不允,朕的皇孙还指望你教导呢。”



    看着上官炎和房文焕一唱一和的样子,崔桢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要知道,自己也是当年的老臣之一,怎么不和自己拉家常。



    而且上官炎还说了将皇孙的教育托付给房文焕,这无疑让崔桢更为警惕。



    要知道,自己等人好不容易才将太子的老师周重盈逼到建康去了。



    若是真的让房文焕当了皇太孙的老师,那岂不是房文焕能够左右下两代皇帝的想法。



    想到这里,崔桢便在心中暗暗地发誓,一定不能让这件事做成。



    若是真的阻止不了,也要把自己加上去。



    就在崔桢想入非非的时候。



    大朝会也开始了。



    因为有了之前的事情,崔桢对此次大朝会需要商议的事情没有任何兴趣。



    除了需要对一些事情进行一些补充的以外,崔桢便默然地站在一旁。



    终于到了大朝会的末尾的时候,一名御史台的小吏将甄向等人的请愿书拿了出来,朗声说道:“建康隐士甄向和建康书院一众学子请愿,希望朝廷控制物价。”



    随即,便有一名太监上前将请愿书接过,朗声读完。



    读完以后,朝廷的大臣们寂静无声。



    实在是因为这封请愿书来的太过突然,而且里面涉及到的事情过于敏感,谁也不愿意率先表态。



    其实这也是上官炎想要的效果。



    是上官炎得知了有请愿书的事情以后,便命绣衣使者全程护送。



    直到送到御史台小吏的手中,再到朝堂,中间没有任何人能有机会看到。



    看着手足无措的大臣们,上官炎笑着说道:“诸位爱卿,说说吧。”



    沉吟片刻后,房文焕率先站出来说道:“此举措倒是有些想法在里面,微臣认为值得研究推广。”



    房文焕历来正直,虽然第一印象很认可这项举措,但是仍然没有将话讲死,而是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既然房文焕讲完了,那么接下来便轮到崔桢了。



    此刻的崔桢是复杂的。



    崔桢下意识地便想要反驳房文焕。



    可又怕上官炎是故意用此举来套自己等人上套。



    若是自己不赞同朝堂控价的方式。



    那么按照往年赈灾的惯例,这些世家大族们会被朝廷严密监控,防止有囤积物资,借机吞并的情况。



    但是若是朝廷能够控价了,那么自己这批物资也能够光明正大的卖出去,不用考虑上官炎的忌惮了。



    于是崔桢便在猜忌之中纠结着,直到上官炎问道:“崔爱卿是什么意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