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朝会上(第2页)



    按照流程,将上官炎一生的重要功绩列举了一遍。



    众人听着礼部官员悠长的音调,仿佛思绪也跟着飘远。



    特别是跟着上官炎多年的老臣眼神之中也露出了追忆之色。



    特别是尚书左仆射房文焕。



    看向坐在龙椅上,东张西望的上官直,脸上也露出了柔色。



    上官炎临终托孤,房文焕便下定决心定要尽自己毕生的精力,扶持上官直。



    可是事实是,这朝堂终究不是自己一人做主。



    即使自己是托孤大臣也不行。



    况且皇室如今也把控在左南风手中。



    房文焕如今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同时也将后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礼部的官员宣读结束后,立马有一名曾经太子府邸的小官站了出来。



    大声的歌功颂德。



    “先皇帝多次带兵出征北方外族,屡战屡胜。扬我大燕国威,下官认为按照惯例,庙号当为世宗”。



    此人话音刚落,另外一名文官则是站了出来,拱手道:“此举不妥,先皇帝既然谥号已为武帝,自然是延续武字,庙号武宗为宜,哪有突然换成世的?”



    “微臣认为,庙号当看功绩,先皇帝的功绩当的起世宗”,一名御史台的官员格外卖力的说道。



    站在靠前方的蔡伯安眉头紧锁。



    御史台按理来说和此事没有直接联系。



    即使想要发表意见也应该等到大多数部和司说完以后再轮到御史台,哪有上来直接提议的。



    这名御史台的官员,蔡伯安熟悉。



    善于经营。



    非常不喜欢御史台的风格,一直希望能够调到其他的部门。



    最近和左家走的非常近。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蔡伯安自然也能够理解为何此人会做出如此行径。



    “哼,在这种事情上押注,胜了你也把握不住成果,输了后果又承受不住”,蔡伯安在心里想道。



    在蔡伯安看来,此举实属不智。



    不过,蔡伯安也能够理解这名年轻的御史着急往上爬的心态。



    崔桢看着朝堂上乱成一锅粥,低级官员们纷纷表态,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



    “这房文焕终究还是手段过于温和,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小官投靠到皇后的门下,坚持是拖累我等”,崔桢在心里幸灾乐祸的想道。



    曾经,崔桢和左南风可以是亲密的战友。



    可是在自己家族和皇权面前,崔桢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家族。



    毕竟家族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即使这尚书右仆射不做了,自己还能有着崔家的名头。



    可若是家族衰败了,那恐怕无论自己在任何高位都难保。



    况且,崔桢也对左南风没有向自己抛出橄榄枝有些怨恨。



    看着宛如菜市场一般的勤政殿,孟怀安也有些许错愕。



    毕竟在如此高规格的场合,孟怀安实在不能理解,那些朝堂大佬们如何允许这种情形发生。



    然而,即使是态势愈演愈烈,站在最前排的几名大臣也没有出言阻止的意思。



    河间王等人更是悠哉地坐着。



    甚至孟怀安还看到上官越对自己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