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49章 星巴克&硅谷

    3月5日,星期日,惊蛰。对于姜鸿辰而言,这一天或许平凡却也特别,朋友的久违回归并邀请他到国贸星巴克,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也变得意义非凡。



    国贸星巴克,位于国贸写字楼西区的地下一层,是北京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里的氛围和环境独特,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咖啡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咖啡的世界。店内装饰简约而温馨,每个细节都别具匠心,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姜鸿辰按约来到国贸,不久,熟悉的朋友苏明走进了他的视线,两人的身影交错在这个春日的午后。



    两人一同走进星巴克,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位置坐下。店内的环境与装潢使他们对星巴克的魅力赞叹不已。店内的装修风格简约且流露出格调,胡桃色的实木桌椅,绿围裙的年轻店员,空气中飘荡着轻盈悠扬的爵士乐。这种环境让人感到舒适与放松,各种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为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官体验。四周的人们或品味或聊天,仿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咖啡与闲适的时光。



    两杯咖啡很快上桌,苏明的是一杯奶味浓郁的拿铁,而姜鸿辰则是传统的意式咖啡卡布奇诺。这杯卡布奇诺售价19元。他们开始叙旧,从年前回家的经历到现在的点点滴滴,回忆在他们的交谈中一一被唤醒。



    他们分享着彼此的近况和遭遇,同时也发现了在这个世界上彼此的存在仍然有着非凡的意义。就像当年他们一起攀登小山丘时相互扶持的力量,如今在彼此的陪伴中他们仍然能够找到勇气的力量源泉。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两个人在一起分享着人生的种种滋味。



    接着,苏明与姜鸿晨分享了他最近一个月的出国考察经历。他游历了全球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亲自感受到了硅谷特有的忙碌氛围。硅谷,这个地方把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一流学府集结,从一片果园蜕变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擎,引领着全球科技进步的潮流。在那里,他见识到了无数创业公司和年轻的创业者们,他们的热忱和创造力在苏明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除此之外,硅谷还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他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化,为硅谷注入了多元性和开放性。



    硅谷的创始人之一——斯坦福大学无线电工程学教授弗里德里克·特曼,他的两个优秀学生威廉·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在1938年从导师特曼那里借来538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们通过抛硬币决定了公司的名称——hewlett-packard(hp惠普),这是硅谷历史上成立的第一家公司。他们最初的加工车间是一个小小的车库,而如今这个车库被誉为“硅谷诞生地”。超过半个世纪以来,休利特和帕卡德的合作无懈可击,一个擅长战略规划,另一个擅长行动执行;一个专责内部事务,另一个专责对外交流;一个主导技术研发,另一个主导企业管理。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惠普成为“硅谷长青树”。



    在1985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曙光初现,硅谷因个人电脑的普及导致许多人失业,引发了社会恐慌。许多人担忧这种技术发展会削弱人类之间的互动需求。这一时期被戏称为“死亡谷”。



    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众多企业的兴起,包括谷歌、雅虎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逐渐主导了硅谷。杨致远创建的雅虎在短短一年后就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身价猛增至亿万富翁。还有在1994年,安德森仅用一年时间就创立了网景浏览器。上市当天,网景的股价从28美元直线上升到75美元,创造了奇迹般的业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1995年美国亚马逊公司的成立为代表,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成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首批企业家之一。他放弃了华尔街的年薪百万的优厚待遇,在家乡西雅图的车库里投资30万创立了亚马逊书店。1999年,他被誉为“电子商务之父”。自1995年起,多对多的商业模式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这种模式为各类采购和销售企业提供了简单方便的交易平台(b2b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