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55章 袁瑞的身世(2)(第2页)



    当时还没有冰箱,售卖冰棍的人们会把冰棍放在小推车或自行车架上的箱子里保存的,箱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以确保冰棍不会融化。当孩子们听到一声声“冰棍”的叫卖声,孩子们会找到父母要一两分钱,欢喜的拿着零钱跑出来,买上一根冰棍,那个时候一根冰棍只有一两分钱。那时的“冰棍”叫卖声是夏天最令孩子们喜爱的声音。



    北方的冬季,寒风凛冽,大地被白雪覆盖,孩子们在这个冰天雪地里玩得不亦乐乎。他们自制工具溜冰,畅快地在冰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与此同时,成年人们沐浴在温暖的冬阳下,有的靠着墙根晒着太阳,慵懒地享受着冬日的温暖。有的聚在一起一边打牌,一边侃大山。他们将岁月琐事和趣闻笑谈交织在一起,忘却了严寒的寒冷。



    冬季里的取暖方式简单而朴实。大家都用灶台烧柴火来取暖,尽管灶台袅袅炊烟,但这也成了家家户户特有的风景。人们一边烧柴火,一边拉着风箱,努力让温暖的空气充盈在屋内。家境稍好一些的人家,会在卧室里使用煤炉子,炉火熊熊,散发出宜人的热量。



    一天的辛劳之后,家里的人们围在炕上,相互拉拉家常,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温暖的炕榻成了他们交流的舞台,幸福的笑声在这个被爱与关怀充满的空间中回荡。



    当有客人来串门时,短坐的话,他们会坐到炕沿边上,感受家人的温暖。而若是长坐,主人便热情地邀请客人脱掉鞋子,上炕来享受温暖。久坐炕榻,大家逐渐养成了盘腿坐着的习惯,这种习惯成为了他们温馨生活的象征。



    然而,冬天的严寒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和困扰。很多人习惯性地生冻疮,脚后跟和手背被寒风侵袭后发红发肿,带来不适和疼痛。这成了冬天里人们共同的困扰,他们用各种方法来缓解这种不适,但对他们来说,这已成为了冬天的一部分。



    袁瑞的童年和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一样,充满了快乐与无忧无虑。他们吃着高粱米粥和玉米面饼子,在野外采摘野菜,穿着自家母亲亲手制作的布鞋和补丁的衣服。每天上学放学,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乐。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小县城中流连忘返。他们在狭窄而繁忙的街道上奔跑嬉戏,在桑树和香椿树下悠然自得地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拂袭。



    袁瑞向姜鸿晨述说着自己的身世,姜鸿晨则是静静地聆听着。听完袁瑞的讲述后,姜鸿晨不禁问道:“既然你自己清楚是被养父养母抚养长大的,那么你的亲生父母现在身在何处呢?你有没有试图去寻找他们的踪迹?”袁瑞回答道:“我并不清楚,也没有再去探寻的想法。”听到这里,姜鸿晨忍不住追问道:“那你是否曾有过想去找寻他们的想法呢?”袁瑞深知:如果亲生父母没有主动寻找自己,必然有着难以启齿的苦衷。如果他们各自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贸然去寻找只会给两个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矛盾。不如就保持现状,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互不干扰。



    姜鸿辰心中涌起感激之情。他明白, 袁瑞对养父养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夜晚降临,安静无声。姜鸿辰独自一人回到家中,心中仍沉浸在袁瑞的故事和对父母恩情的回忆中。他深深领悟到,无论如何衷心感谢,都无法完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袁瑞的身世故事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也唤起了对父母之爱的深切感激。



    姜鸿辰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无论是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还是学业上的辅导和鼓励,他们始终默默地支持着他,他们付出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只为让他茁壮成长。



    宁静的夜晚,眼前的星空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姜鸿辰默默祈愿,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让父母引以为傲和满意。



    姜鸿辰发誓,无论何时何地,都将牢记父母的付出,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对他们的辛勤和爱心表示敬意和感激,永远珍惜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