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72章 驾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姜鸿晨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晚上参加自考学习班学习。



    4月22日周六的清晨,姜鸿辰和陈伯一起晨练完毕,两人开始闲聊起来,提及了《道德经》这本书。陈伯随意地说道,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修炼的方式,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接下来陈伯讲述的内容让姜鸿辰大开眼界,涉及到太极拳和道德经的探讨。陈伯说他是从书中学到这些知识的。他解释说太极拳源自易经,表现为阴阳相互融合、和谐自然的道理。



    太极拳强调柔软而非刚硬的运用。学习者应该通过不断简化动作、逐渐增加复杂度的练习,不断体悟其中的奥妙。只有功力深厚了,才能豁然贯通,领悟到太极拳的真谛。太极拳的精髓不是可以用言语、文字或者简单的动作来完全描述的。就像佛陀所说:“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因为佛陀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我觉悟的本性。关于真空和妙有的讨论,如果自己不去体悟,纵使说上千言万语、讲究华丽辞藻,也只是徒劳无功。



    再看道德经中的“无”和“有”两个字,含义深远。其中,“无”并不表示彻底不存在,而是指超越了肉眼可见的范畴。举例来说,宇宙的形成始于微观粒子的膨胀,形成气体,然后气体凝聚形成星球,星球孕育物种,物种演化万物。所以在微粒子阶段,除非依靠太空科学仪器,否则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些微小粒子,这就是所谓的“无”。然而,当星球形成后,人人都能看到星球和物种后,就被认为是“有”的存在。从此以后,“有”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有”,所以被称为万物之母。



    对于太极拳来说,最初的练习阶段,注重生发气劲。虽然全身充满了内劲,但从外表上却看不出来,只能说是“无”。在练习过程中,当技法流畅自然、身心合一、力量得到完美发挥时,观察者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这难道不是“有”吗?这就是克敌制胜的精髓。“劲”来源于“气”,“气”则来自于“柔”。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柔软来克制刚硬,这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启发:“以无御有”,“有生于无”的思想相呼应。通过内在的柔软和心境的调控,太极拳学习者可以达到以柔克刚、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境界。



    根据陈伯所述,太极拳与道德经结合,旨在引导人们通过身体的修炼和内心的平衡,达到超越肉眼可见的境界。太极拳作为一种实践形式,致力于体现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并帮助人们在身心上获得平衡和和谐。



    姜鸿辰对于陈伯所说的内容尚未完全理解,但却隐约感受到了某种意味。陈伯轻拍了拍思索中的姜鸿辰,然后离开了公园。姜鸿辰留下来反思着刚才的对话。



    结束聊天后,姜鸿辰在路边早餐店吃过早饭,按照装修公司计划今天进场开始新房的装修工作。姜鸿晨清早便到了新房所在小区七十号院等待装修工人的到来。没等太多时间,装修公司的工人陆续赶来,姜鸿晨跟装修的项目经理刘大壮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交流,很多专业性的东西如果不了解就很难做判断,所以姜鸿晨不得不承认装修的水太深了,自己根本就把握不住,请专业人做专业事情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