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105章 大师的业力

    在这次七天小长假期间,姜鸿晨用5天时间,陪着他的三叔,拜访战友和向烈士致敬,追寻被岁月遗忘的战斗回忆,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五天里,姜鸿晨还展现了贴心暖男的特质,照顾因截肢而行动不便的三叔,让姜鸿晨更加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



    剩下的2天假期,姜鸿晨计划回到北京的家中,陪伴妻子严忻瑗和女儿悦悦,以及妻子的小妹严忻敏。他们计划去红螺寺祈福,欣赏延庆风景区的龙庆峡及八达岭长城的秋景。



    回到北京的家里,女儿悦悦听说自驾带着她们去游玩,很是高兴,悦悦说:“爸爸,我想去!我想看看红螺寺里的大佛,还想和你们一起走在秋天的黄叶小道上。而且要有好吃的东西,我超级期待!”姜鸿晨稍作休息后,带着家人出门游玩。



    姜鸿晨一家三口与小妹严忻敏,一同驱车前往北京周边探险。他们踏上了满载期待的旅程,探索着红螺寺的魅力。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中享有极高的地位,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路途两侧的风景美得令人陶醉,绿意盎然的柳树摇曳生姿,仿佛在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环境优美,幽雅恬静,山水环绕依山而建的千年古寺,寺庙周边林壑荫蔽,古树参天,藏风聚气,实为一方风水宝地。山川灵气,造就了这里“独占地理风水之妙,独具自然环境之美”的佛家苑林景观。



    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等古建筑,目睹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宝。就在他们驻足欣赏之际,姜鸿晨注意到了一位僧人,他的手指被石块砸破,血流不止。姜鸿晨立刻走上前去,关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大师,您的手指受伤了,需要我帮忙吗?”姜鸿晨热心地询问。



    “谢谢你,年轻人。我不需要帮助。”僧人平静地回答。



    “可是,您的手指受伤了,为什么不治疗一下呢?”姜鸿晨不解地追问。



    “这是我的因果,是我自己造的业,必须自己承受。”僧人淡然地说。



    姜鸿晨听闻此言,心生敬畏。他想起了一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并不会因为亲疏关系而偏袒谁,而是常常眷顾那些善良的人。这位僧人虽然受伤了,但他却没有任何怨言,而是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结果。这种心态和行为,让姜鸿晨感到非常敬佩。



    姜鸿晨沉思片刻后又开口问道:“大师,您说您的手指受伤是您自己造的业,我有点不太理解,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僧人微笑着点了点头,解释道:“年轻人,我们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由我们自己的言行造成的因果。不论是善是恶,都有其对应的果报。我们在前世和今生中所做的善行或恶行,都会在某个时刻产生对应的结果。我的手指受伤,就是我过去生活中某个时刻所做的恶行的结果。”



    姜鸿晨陷入了思考,接着问道:“大师,如果这是您自己的业障,为什么不治疗一下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僧人静静地看着姜鸿晨,深深地吸了口气,回答道:“年轻人,我们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学习和修行的机会。每一道坎儿,每一次挫折,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将一切都视为命运的束缚,我们就无法真正成长和超越自己。只有接受并承担自己的业障,我们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并以此为契机修净我们的心灵。”



    姜鸿晨沉思了一会儿,继续问道:“大师,那么您是如何面对自己的业障的呢?”



    僧人微微一笑,回答说:“年轻人,面对业障,我们首先要有觉知和认知,明白这是我们自己的因果。然后,接受它,不抱怨也不逃避,而是坦然地面对和承担。通过反思和修行,我们可以逐渐净化自己的心灵,增长智慧,超越过去的业障。重要的是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之路,通过面对业障,我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