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198章 千山寺庙音乐

当姜鸿辰坚定地踏足这座融汇佛道两家深邃韵味的千山胜境,他便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对那份历经时光砥砺、承载历史经纬的独特艺术瑰宝——千山寺庙音乐的深度探索与详实记录之中。这份音乐珍品,独一无二地被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他此次探访的核心焦点。

 2006年,千山寺庙音乐历经沧桑,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被正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份殊荣不仅彰显了其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更为千山这片兼容并蓄的土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片山水间,佛道两教和谐共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世间罕见的宗教文化奇观,赋予了千山更加丰厚且传奇的魅力。

 姜鸿辰在探访的过程中,有幸亲临千山灵岩寺,这座古老的庙宇仿佛是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时空隧道,将他引领至那个流淌着古朴乐音的世界。在那天籁之音的萦绕下,他目睹了一场由千山寺庙音乐团倾情演绎的音乐会。这个音乐团不仅是千山寺庙音乐的传承者,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灵魂载体,每一位团员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子,共同照亮了这门古老艺术前行的道路。

 尤为令人震撼的是,团长本人正是出自于千山寺庙音乐传承世家,他身上流淌着世代相传的音乐血脉,对千山寺庙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的每一次演奏,都是对先辈智慧与技艺的致敬,也是对后世传承责任的担当。在姜鸿辰的眼中,这位团长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个文化的守护者,一位精神的引路人。

 历经悠悠岁月的沉淀与磨砺,千山寺庙音乐犹如一颗璀璨的文化瑰宝,在华夏大地的宗教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这独具韵味的佛教音乐,深深植根于丰富多样的佛事活动之中,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追溯至1300年前的唐朝盛世,那时的黑龙江、吉林、山东以及河北等广袤地域,僧人们怀揣着对佛法无边的虔诚之心,纷纷踏上朝圣之旅,络绎不绝地汇聚于千山脚下,他们将各自家乡流传的佛乐精品倾情奉献,使得千山佛乐在多元交融中孕育出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底蕴。

 与此同时,道教音乐也在千山这片灵秀之地找到了繁衍发展的土壤。康熙年间的铁刹山,刘祖所传入的道教音乐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无量观,再经过两位来自梨园世家的阚氏道士,以其世代传承的艺术天赋和对道韵的独特理解,耗尽毕生心血,创新演绎出了“东北新韵”这一音乐体系,其中包括了六小韵、十三大韵及走马韵等共计400余首扣人心弦的乐曲。这些乐曲的特点尤为鲜明,乐句间紧密相连,宛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每一音符、每一旋律都仿佛有着不可分割的生命力,使人听之如醉如痴,沉浸在道法自然的深邃意境中。

 尽管佛乐团与道乐团在乐器的选择上多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音乐表达内容与韵味却各有千秋。佛乐中更多的是庄严肃穆、慈悲为怀的佛理颂扬,而道乐则以飘逸灵动、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贯穿始终,两者共同构成了千山地区丰富多彩、和谐共生的宗教音乐画卷,彰显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深远影响。

 在东北千山的佛教音乐中,节奏犹如晨钟暮鼓般鲜明有力,每一音符都如金石掷地,激昂高亢的音调直入人心,如同禅师手中的木鱼,敲打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力量。这曲调中的激越与深情,不仅蕴含了深厚的宗教情感,更散发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清虚色彩,仿佛将听者引领至千年古寺的幽深殿堂,让人沉浸在那份只属于东北地区的寺庙音乐文化之中。姜鸿辰静心倾听之际,那悠远的旋律犹如佛经梵唱,穿越时空,在他的心灵深处回响。

 而在道教音乐的世界里,展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宁静致远,平和如镜。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化作山间飘渺的云雾,又或是溪涧潺潺流水,带着大自然最原始的韵律和呼吸,流淌在歌声之中。这种音乐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能感受到风的轻拂、水的柔情、山的稳重以及道家崇尚的天人合一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