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213章 六戒五勤(2)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犹如一颗熠熠生辉、深藏哲理的珍珠,镶嵌在他那严谨而充满睿智的人生信条之中,照亮了人们在利益与决策交织的人生道路上前行的方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这短短十字真言,蕴藏着深厚的处世哲学和领导智慧。

 世间的钱财富贵,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流淌于沟壑之间,其表面光华闪烁,诱人深入,却往往隐藏着漩涡暗礁。曾国藩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洞悉了其中奥秘,他告诫我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切忌怀揣独吞之心,应秉持公正无私、共享互惠的理念,将利益之水如细流般润泽于大众之间,如此才能避免滋生嫉妒与敌对情绪,使自己不至于成为他人攻击的靶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古人云:“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这便是强调唯有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益,方能赢得人心所向,收获真正的尊重与支持。

 另一方面,关于策划决策的重要原则,“谋可寡而不可众”,曾国藩给出了精辟且深远的见解。他认为,在面临重大战略制定、关键时刻的决断之时,不宜广开言路,接纳众多纷繁复杂的意见。因为众人各持己见,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和干扰,反而可能使得原本清晰的目标变得模糊不明,甚至可能导致决策过程陷入泥潭般的混乱与拖延。因此,应当选择那些眼光独特、见识卓越、立场坚定的人共同参与谋划,这样既能确保决策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争议与延误。在此情境下,智者言语虽少,但字字珠玑,决策的质量远胜过数量,这才是成就一番伟业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与法则。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这一戒律深入人心,它以独特的洞察力揭示了天下平凡者与杰出人才成败的根本所在——一个“惰”字和一个“傲”字。

 曾国藩深刻指出,世间芸芸众生,尤其是那些看似资质平平的庸常之人,他们之所以未能攀登成功的巅峰,并非全然由于天赋所限,更多是因为被一个“惰”字所羁绊。这些人的生活往往平淡无奇,但他们若能矢志不渝地践行勤奋之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挥洒汗水,坚韧不拔地砥砺前行,那么,即使是再高耸入云的成功之门,也可能因他们的毅力与坚持而悄然开启。然而,最令人惋惜的是,当懒惰如同蛀虫般侵蚀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在虚度光阴中荒废时光,进而错失了提升自我、铸造辉煌的机会,让本可触及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天赋异禀、才情出众之人,他们的失败并非源于才华的匮乏,反而是常常因为一个“傲”字而从云端跌落至深渊。这些人才华洋溢,凭借超凡脱俗的能力,时常能够轻易地摘取他人费尽心力也无法企及的果实,一时之间风光无限,独领风骚。然而,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优越感,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他们荣耀的同时,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在春风得意之时忘乎所以,逐渐丧失了对他人应有的谦逊与敬意,以及持续学习、自我完善的动力。他们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依靠过人的才智光芒四射,却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再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的建议与批评,甚至不屑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最终在这条骄傲自负的道路上走向衰颓没落,亲手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