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作品

第147章 连环计(第2页)

 对岸的秦军大营早就发现了北岸的动静,斥候已经张起弓箭瞄准二人,郑春生扶着陆阿大冲着秦军的壁垒上高喊:“别杀我,我等二人有重要军情要禀报!”

 秦军斥候收起弓箭,而后有人打开寨门,将两人捆绑了带回大营。

 蒙骜这时候正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攻克联军的营寨,得知有敌军士兵过河来降,他当即命人将两人带上来问话。

 陆、二人进入蒙骜大营时,蒙骜正坐在席上看书,他的面前还摆着一张小书案,看到两人进来,蒙骜头也不抬的说道:“你们两个来做什么?”

 “我等二人特来投奔将军!”陆阿大一脸谄笑的说道。

 蒙骜放下了手中的竹帛,又从桌上拿了一卷新的,淡淡的吩咐道:“将这二人推出去斩了吧!”

 陆、郑二人吓得慌忙跪地求饶,眼看着刀斧手就要把他们推出去,郑春生率先说道:“将军饶命,末将说实话,是田秀让我们来诈降的!”

 陆阿大听到这话,眼珠子都瞪了出来,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郑春生目光中尽是不可思议,而郑春生却一脸无所谓的说道:“我还年轻,还不想死,我们魏人凭什么帮你们赵人卖命?”

 蒙骜听到这话不由哈哈大笑,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竹帛看向郑春生,道:“说说田秀的计划!”

 郑春生咽了咽口水,道:“田秀叫我们来诈降骗将军今晚去劫营,但他早就埋伏好了人马将军要带人去了绝对是有去无回。”

 陆阿大闻言拼命的挣扎想把身上的绳子挣脱,奈何捆的太紧,他冲着郑春生怒骂:“你个六谷长的,不得好死!软骨头!”

 郑春生不屑的看了陆阿大一眼,又接着说道:“蒙将军,小的还有个军情要向您报告。”

 蒙骜来了兴趣,道:“说!”

 郑春生刚要说,忽然又笑了一下,说道:“小的这个军情非常重要,不知道说了的话,将军能给什么赏赐?”

 蒙骜脸色明显一变,你个俘虏还敢跟我要赏赐真是够贪心的!要是你说出的情报没用看我不斩了你。

 “好了,你说吧,只要你说出的情报有价值,必有重赏!”蒙骜强忍着内心的不满,做出了承诺。

 郑春生点了点头,膝盖向前挪了两步,道:“蒙将军听说齐国已经对贵国宣战的事情吗?”

 蒙骜点了点头,脸色青黑道:“这件事情尽人皆知,难道你就准备报告我这个吗?”

 “不是!”郑春生又咽了一口口水,说道:“将军肯定不知道,齐国攻秦是假,伐赵是真,现在有十万齐军正从高唐出发北进邯郸,赵王向田秀告急,要他即刻回兵去救!”

 “什么?齐国要偷袭赵国?”蒙骜有些不敢相信。

 齐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借了赵国那么多粮食,两国好的几乎要穿一条裤子,别的先不提赵王的爱将田秀就是齐人,怎么齐国还会伐赵?况且这种绝密消息,眼前这两个士兵怎么可能知道?

 蒙骜脑海中的第一反应,这个情报肯定是假的。

 正当蒙骜要开口质疑的时候,却见陆阿大忽然暴起一下子撞倒了郑春生,看这架势要不是身上绑着绳子,陆阿大恨不得咬死郑春生。

 几名秦军将两人拉开,陆阿大冲着郑春生吐了一口口水,骂道:“六谷长的,软骨头,竖子,卑鄙无耻的叛徒!”

 蒙骜见此又陷入犹豫,看陆阿大这愤怒的样子并不像装出来的,莫非此事是真的?

 齐国跟赵国的关系本来就不好,这一点蒙骜非常清楚。要说齐国会趁着赵国和秦国大战去捅上赵国一刀,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初燕国不还是赵国的小弟,难道不是一样背叛了赵国?

 蒙骜对这件事情有些拿捏不准,他对左右下令:“将那个赵人推出去斩了,至于那个魏人暂且留下,我还有话要问。”

 陆阿大被士兵们推了出去斩首,临出门时,他口中还在不断咒骂郑春生。而郑春生脸上并没有一丝波澜,反而冲着营帐外面吐了一口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蒙骜看着郑春生,道:“齐国要出兵,赵国的事情,我作为秦国的将军都不知道,我看你打扮不过是一个小兵,此等机密之事,你是如何知道的?”

 说完以后蒙骜特意观察着郑春生的表情,希望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端倪。

 郑春生面不改色的说道:“将军不知,今日我和那个陆阿大犯了军法,田秀要把我们推出去斩首,当时他要我们来上将军诈降说可免一死,我们在营帐外面等候他吩咐的时候,亲耳听到他和信陵君说起此事。”

 “那田秀有没有说他准备怎么办?”蒙骜追问道。

 郑春生想了一会,说道:“当时我们在营帐外面听的也不真切,他们两个好像发生了争执,魏无忌想消灭了王龁再走,田秀则执意要退兵,他说接到了赵王的严令,他不敢不从。”

 蒙骜听对方说的情真意切不似造假,而且郑春生把田秀要他们诈降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有了前面的实话就让蒙骜觉得这后面的话八成也是真的。

 不过蒙骜还是对此有一丝怀疑,因为齐国出兵赵国的事情太大了,他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蒙骜看着郑春生,道:“你今日说的话,我会派人去查实,如果是真的,我必上奏秦王重赏你,但如果是假的,我保证你会死的很惨!”

 说罢蒙骜命人把郑春生带下去好生看押,而后他又命人聚集了营中的将领过来议事,与他们一起商讨此事真伪。

 桓齮沉吟道:“齐赵两国素有龃龉,要说齐国会趁着赵国虚弱的时候出兵偷袭,我看有可能。”

 “可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一点消息?”蒙骜双手托着下巴,做出沉思之状。

 桓齮道:“或许是道路艰远,消息一时传不过来!将军可派人到齐赵边境去打探一下,真伪自知”

 查验真伪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就像桓齮说的,道路艰远,想把此事打探清楚那是一朝一夕的。

 正当蒙骜为此烦恼时,赵军那边一叶扁舟过河,一名使者持帖前来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