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知青矛盾(第2页)

 


    “周知青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嘴甜的呦!可比赵知青要好太多!”
 


    “你们知道吗?周知青可有孝心哩,她前几天路过我家院子,看到我在家晒红薯干,硬是找我换了不老少,说要寄回家给爹娘也尝尝鲜!”
 


    \"用钱换的?\"一个老太太问道。
 


    另一个妇女接过话茬:“那可不咋地,那些知青过来就装了几身换洗衣裳,不用钱还能用啥换?”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啧啧啧,就是城里来的娃儿就是不一样,地瓜干还用钱换”
 


    说话的大娘赶紧解释,“啥用钱换,那丫头用我五斤红糖换了几十斤的地瓜干!”
 


    “那你可捡到大便宜了!”
 


    那些年地瓜因高产成了主要的粮食,由于地瓜耐旱,那些年也是风调雨顺,地瓜年年都是好收成。
 


    每年霜降过后,是村里集中收割地瓜的日子,被人们称为地瓜季。
 


    而收到的地瓜,大家会做成地瓜干方便储存,甚至村里人评论贫富的标准都变成了,看谁家收的地瓜干多,囤得最多。
 


    地瓜干可以送到收购站卖钱,当然也可以拿到集市上以物易物。
 


    “要我说咱们村最有眼光的还得是王大娘,早早的将四个金娃娃给拢到自己家里去了。”
 


    不知道是谁将话题引到了王大娘的身上。
 


    王大娘在一旁笑呵呵地打着哈哈,心里却动了其他的想法。
 


    她接触四个知青的时间比其他人都要长,所以对四个知青了解也比其他人多一些。
 


    四个知青中,条件最好的属于周秀珠,最会来事的是曾国辉,脾气最不好的是赵彩玲,当然还有一个黄大元看着是最普通的。
 


    周秀珠不管是从穿着上还是谈吐都属于娇小姐的那一种,有时候她不想下地干活的时候,还会雇村里的小孩帮自己干活,不过她家也有钱,每个月都给她邮不少钱和东西,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出手最大方的周秀珠,王大娘自然是特殊对待的,于是两人就愉快地进行了私下交易,她不方便出面的时候,就让王大娘帮着和村人换,当然她也不会亏了王大娘。
 


    其实王大娘心里隐隐察觉到了不对劲,就算这个周秀珠家里有十口人,也吃不了这么多东西吧!
 


    她甚至都怀疑这个小丫头会不会偷偷在干倒买倒卖的活。
 


    但她一来没证据,二来也算是半个帮凶。
 


    于是王大娘就没好意思揭穿这个事情,而且周秀珠出手大方,于是她有时候做菜的时候会特意给周秀珠留一点肉蛋之类的。
 


    其实王大娘这个举动,知青们都是知道的,毕竟周秀珠除了给做饭的粮食和钱以外,经常会给王大娘的孙子一些点心糖果之类的。
 


    人和人的相处就是如此,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但赵彩玲不知道发什么疯,硬是揪住王大娘区别对待知青的事闹了起来,最后气到王大娘甩袖子,不接给她做饭的活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