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少年也识愁滋味(第2页)

 家里有个读书出身的大儿子,二婶两口子想方设法也要让几个儿子读书,老二勉强混了个初中毕业那还是有他哥辅导的功劳,老三则是怎么教都学不好,人家小学读五年他就读了七年,这会考初中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可哑鱼儿却是个奇才,上课的内容老师讲一遍就记住还能举一反三,顺带听了一下别的年级的课就可以帮着老三写作业。只是调皮捣蛋的劲真是一天打他八百遍都不嫌多。

 之前高忠不是没有考虑过让他跳级,天天坐在课堂上玩也挺难为他的,可是毕竟年纪太小再跳级后跟同班的同学的年纪差距更大,再加上他那欠扁的性子怕被人揍,只能压着他一级一级地往上升。

 结果人家学会请外援了,信里也是说得有理有据,高忠点头了二婶就更没有话说了,当然同高妈聊天时说起还是一脸的骄傲。

 可是一起上工干活时同张满英分到一组却是被拿腔拿调地说“爱青,你呀真是命好,老大会读书老幺也这么会读书,不像我们家一个个喊他读书就是蛤蟆阉猪。”

 然后边上同她平时不太对付的人就接腔“照理说不应该呀,你们家应该是有会读书的种才是,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怎么就你生的一个会读书的料都没有?”

 听到这话说得张满英差点就放下锄头跟人干架,然后就不阴不阳地说“是呀,我家不会读书都是随了我了,这亲兄弟不会读书将来许是没有会读书的出息自家人都看不起,还论旁人。”

 有那挑事的就问“谁看不起谁呀?”

 张满英没有明说但那眼神却是明晃晃地往二婶身上看,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然后就同边上的人嘀咕着二婶占了多少原本属于她家的便宜。

 当然这些话不到半天就会全部原封不动或是再添油加醋地再传回高妈的耳朵里,其实那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高小九有点什么好处全顾着哑鱼儿没有她儿子的份。既然知道也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张满英是一说着高家的坏话一边又借着高家的光,想要让他亲家将工作交给他女婿顶班就会说她家两个亲侄儿都是大学生,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兄弟姐妹之间随便拉拔一把就不知道要比旁人单打独斗的努力多少年强。

 反正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操作的,高美菊的未婚夫还真顶了班,成了十里外氮肥厂的一名工人,连婚期都定下来了,说是中秋节后就办婚礼。为此叔母张满英不止一次地在高妈面前炫耀。

 高小八却有些迷茫了,晚上睡觉时还问“你说高美菊会幸福吗?这么早结婚。”

 “很早吗?过了中秋节她都十八了吧。”老五接了句。

 “哪有,才比我大两岁而已,生下来就有一岁吗,还是你也急了?你可是比她还要大几岁的。哈哈哈”也不知这丫头一时惆怅一时欢喜的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