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行人 作品

第443章 局势(第2页)

 而如今的情况是,从地图上自西向东,赵云、张合、阎柔三位将军在边境陈兵超过三十万,虽然做出了高压姿态,但并没有人愿意彻底撕破脸皮,毕竟鲜卑人比当初的匈奴人更加靠近北地,那一片地域,对于汉人来说还是太过陌生了,甚至就连向导都很难找到。

 结果就像是很多人评估的那样,鲜卑与大汉之间,如今只能是对峙,贸然开战的结果,双方都无法承受,而如此一来,所需要的就是政治手段,谈判……

 而负责谈判的张合与鲜卑的首领们就双边贸易问题展开了磋商,不过结果嘛……

 鲜卑想要汉朝解除粮食、金属甚至是武器的贸易限制,甚至其中一位首领弥加还要求双方互通奴隶交易,这条件,先不说大汉能获得多少利益,单单就奴隶一项,张合差点当场跟几位鲜卑首领打起来!

 不过张合也不是吃素的,当场拒绝了鲜卑首领们的不合理要求之后,张合表示愿意退一步,开放粮食与金属制品的贸易,但同时张合提出了另一种贸易方式——打破两家固有的贸易形态,允许双方的商队深入彼此境内,促成双方的自由交易……

 好吧,这一次轮到鲜卑人炸锅了……

 草原游牧民族面对大汉的优势是什么?无非就是他们自身的机动力与大汉对他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的不了解,可张合提出的想法一旦被允许了,那么就意味着大汉可以通过这些商队彻底摸清漠北草原的地形地貌。

 那么对于捕食者而言,被人摸清了领地的情况之后,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这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儿。

 双方的谈判就这样陷入了无休止的拉扯之中……

 然而张合却是不急,毕竟随着曲辕犁以及龙骨水车的应用,大汉的农耕体系在面对天灾时的抵抗力大大增强了,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粮食产量越发的稳定了起来。

 再加上自行车的大量应用,运输的损耗也是大幅度降低,屯兵这种事儿早些年来对曹操是种负担,可现在?

 曹操表示,小意思,张合你随便拖,我完全不介意。

 坚实的国力所带来的不止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成为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底气甚至是勇气!

 刘章的各种布局,在两国之间的僵持之中开始慢慢展现出了它的价值……

 不过鲜卑的国力还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大汉耗空,所以双方依旧在僵持。

 但鲜卑人能扛得住,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扛得住,最先出了问题的却是在南方,准确的说,是益州……

 与历史上原本占据益州的刘备不同,曹操并不需要去借助蛮族的兵力去争夺中原,这种情况下,曹操对于那些反复叛乱的蛮族人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好感,若不是南方的高山密林无法大规模进剿,恐怕曹操早就大军压境了。

 而刘偱这里,仅仅靠着投靠他的几个世家,时间一长根本无法支撑蛮族的胃口。

 再加上阎圃与法政坚壁清野的策略,大半年下来,直接导致支持刘偱的几个世家手中空有财富却买不到粮食的窘境,更兼之其自身的存粮日益减少,逼得刘偱不得不放弃南方的地理优势,被迫选择强攻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