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原因无他,此诗仍然是他人的杰作,自己确实会作诗,但却远远达不到人声鼎沸的地步。



    只是昨日游走于田园之间,看见百姓们的生活状态,邓宏才偶然想起了宋朝某位诗人的杰作。



    “我知道此人是谁了!”



    台下一手拿折扇的文人指着邓宏说道。



    “他是谁”一旁的人连忙问道。



    “他就是当年写出江南好,震动江南的大诗人邓先生!”



    此言一出,底下的人群彻底炸了锅。



    “原来是邓先生,我就说是谁这么大的本事,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



    “是啊,邓先生回来了!”



    “邓先生,我手里还有你所作的诗呢,当年你曾亲自为我的诗题名,我至今都还保留着呢。”一位和邓宏年纪相仿的中年人拿出自己的诗,给邓宏过目。



    邓宏拿过来一看,确实是自己的笔迹。



    “邓先生,你能否在我的纸卷上签一个名字,留下一笔也行,我从小就读过你的诗,今日我正准备进京赶考,有了邓先生的笔迹,就是我前进的动力。”小生激动地说道。



    “好。”邓宏笑着给他签了名。



    “邓先生,劳烦你也给我签个名,我愿出十两银子!”



    越来越多的人出钱也要得到邓宏的字迹,这把下面的显儿和义宁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想不到夫君居然如此受江南百姓欢迎! ”



    邓宏这次并没有收钱,因为他已经不需要钱了,遥想当年第一次来到金陵,自己就是靠着这个办法含泪赚了几百两银子,今日也算是回馈江南的文人们了。



    邓宏一直在文渊楼待到了傍晚,期间,也有一些人认出了邓宏国公的身份,但碍于邓宏不愿意明说,他们尊敬邓宏,也没有将邓宏的身份声张。



    一直在金陵待了几天,邓宏又带着一家人去了苏州,随后又辗转去了西湖,在西湖玩了两天,众人都尽兴了,邓宏才带着她们原路返回。



    十余天后,邓宏一家抵达长安。



    次日,邓宏照常上朝,众臣却都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邓宏不明所以,看着众人的眼神,还以为自己立了什么大功了呢。



    很快,皇帝到来,第一件事就是夸赞邓宏。



    “邓国公啊,你的诗写得不错嘛。”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李世民念叨了起来。



    “好诗啊,诗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来我大唐的子民也能耕之有地,食之有粮了呀!”李世民感叹道。



    “那是陛下英明神武,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天下的百姓们都对陛下感恩戴德。”邓宏借此夸赞道。



    “哟,难得啊,能从邓国公嘴里说出赞扬朕的话,看来朕这些年还是做的不错的嘛!”李世民笑道。



    光笑还不够,他还示意一旁的史官将邓宏此话记录了下来。



    对此,邓宏也感到好笑,要是魏征还在,对于刚才李世民说的话,他又得站出来反驳。



    以前李世民经常夸赞自己的功绩,但每次都被魏征给怼了回去,因此,李世民曾多次对魏怼怼怀恨在心。



    下朝后,李世民将邓宏留下。



    “邓国公啊,近来赵国公他们多次上书,说太子已经成年却尚未婚娶,因此劝朕早日为太子迎娶太子妃,太子早年便与你的女儿舒欣定有婚约,我看两个孩子也不小了,是时候履行当年的约定了。”李世民看着邓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