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邓宏的叮嘱 (第2页)

 “陛下,如今虽然内外皆平,大唐的国力也是蒸蒸日上,但往后,陛下却不可疏忽。”

 “当今的大唐,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之下,已然达到了华夏的巅峰,开元,亦是一个最关键的节点。”

 “若开元能够一直繁荣下去,虽然不至于长盛不衰,但只要陛下能够一直贤明下去,必定是华夏最伟大的君王。”

 “嗯。”李隆基点头,但眼神里却有一丝疑惑,他说道: “你想说什么?”

 邓宏酝酿了一会,随即说道: “陛下,历史上英明的君王有许多,但能够一生都英明的君王却很少,汉武帝前半生英明神武,开创了大汉的巅峰,打造了一个民族的荣耀,但到了晚年,年龄大了,却也难免听信小人之言而日渐昏聩。”

 邓宏说话间,看了李隆基一眼,而李隆基却是若有所思,邓宏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继续道:

 “英明如汉武帝,难免也会犯错,所以臣希望陛下能够以史为鉴,做一个一生都英明的君王,如此,大唐方能千秋万载,华夏亦能永盛不衰。”

 邓宏言毕,便不再说话。

 邓宏的话,让李隆基的心情飘浮不定,他的脸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许久后,李隆基这才说道: “若与太宗比较,朕能有几分?”

 闻言,邓宏哑然,他说道: “若以今日陛下之圣明,则与太宗无二。”

 邓宏的话,已经直截了当。

 事实上,倘若当年李世民再多活个十几年,或许也与历史上的李隆基无二。

 李世民这个人啊,堪称雄才大略。

 年轻的时候燃烧得太快了!

 从他十八岁开始,就一直在燃烧,一路高歌猛进。

 尤其是他没有少年的困顿,一直就是很飞扬很性情的性格。

 他年轻的时候足够英明,并且手底下有一群能文能武的臣子,因此他十分自信,所以他登基没几年,便灭了东突厥,实现了天下大治,开创了着名的贞观之治。

 但也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燃烧得太快了,以至于李世民到中年的时候脚步突然放慢甚至是停顿了下来。

 从宠爱魏王而致使两个嫡子相争,再到忧心于李治的懦弱而整日惶恐!

 李世民的晚年,可谓是慢慢步入昏庸,好在他晚年的时候,手底下还有一些贤明的臣子。

 不过,他能活到那个时候去世也是大唐的福泽,好在病逝之前,他还去了一次战场。

 秦王从战场上来,也从战场上去,算是圆满告终,保留了自己千古一帝的贤明与仁德。

 而历史上的李隆基,与年轻时候的汉武帝李世民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多活了几十年,年轻的时候燃烧的太快了,年纪大了,自然也就糊涂了!

 闻言,李隆基陷入了沉思中,他在分解融化邓宏的嘱托。

 许久后,李隆基这才缓缓说道: “你的话朕听进去了!”

 见状,邓宏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但愿李隆基真的能够听进去。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还是不愿意放他离去,他带着一丝恳求说道: “先生真的执意要走吗?朕欲治天下,少不了先生这样一心为国的臣子。”

 闻言,邓宏却笑了笑,他说道: “一代新人胜旧人,只要陛下能够一直贤明下去,邓宏不止一个。”

 “朕明白了!”

 李隆基难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位先生的脾气,邓宏既已经决定的事情,即便自己身为天子也是拦不住的。

 李隆基问道: “先生想去哪里?”

 闻言,邓宏看了一眼窗外,随即道: “天下之大,还有许多从未驻足的地方,此番离去,定要好好一览这大唐的天下。”

 “好啊,你既有如此雅兴,朕便赏你足够的盘缠,以供先生游玩。”

 “那臣就谢过陛下了。”

 快要分别了,君臣二人就像无话不说的好友一般,一直聊了许久。

 末了,李隆基不舍地转过了头看着这位辅佐了自己开创盛世的先生,问道: “先生,此次一别,可还有再见之日啊?”

 “再见之日便是朝中出了问题,但使陛下一直能够贤明下去,邓宏便能安心巡游天下,至于再见,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李隆基思考着邓宏的话,嘴角微微一笑: “先生珍重。”

 “陛下亦要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