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反击叛军(第2页)

 “往后啊,你们就待在这里吧,这里是我的家,也是你们的归宿,有老袁他们陪着你们,你们也不会孤独的。”

 邓宏看着两座小山包,脑海里不断回忆与她们初见时的记忆。

 “夫君,生老病死乃万物自然,两位妹妹此生心愿也足,没有遗憾,往后就让她们好好在这里安息吧!”

 杨宁不忍邓宏忍受长生之苦,于是劝慰道。

 “嗯嗯。”邓宏点头道: “我们下山吧!”

 “我们下山之后去哪里?”

 邓宏看了一眼山下,无奈说道: “这大唐的江山分崩离析、支离破碎,这个时候,总得有人站出来缝缝补补!”

 而邓宏所指的那个人,除自己之外,别无他人。

 对此,杨宁也不感到意外,这世间,他们夫妻二人已是孤零零的,注定了邓宏飘到哪里,杨宁便跟到哪里。

 就这样,二人便下了山。

 但在此之前,邓宏还是放心不下李隆基,于是先去了一趟成都。

 别宫内,再见邓宏时,李隆基百感交集,索性如今退位为太上皇,对于这层身份,李隆基已经渐渐接受,对太子李亨擅自登基,也渐渐放下了成见。

 “日后陛下便在蜀地安心待着吧,臣一有空,便会回来看你。”

 “先生这是又要远行吗?”

 闻言,邓宏说道: “如今,这天下分崩离析,反贼安禄山已经在长安称帝,江山岂有二主,臣既受历代先皇之命,便有铲除乱臣贼子之责,这天下一日不安,臣怎敢懈怠啊!”

 闻言,李隆基百感交集,眼神中更是充满了愧疚。

 若不是自己老糊涂了,把江山搞成这样,邓宏又岂会出山再次力挽狂澜!

 一想到这,李隆基便悔不当初,尤其是在邓宏面前,他总有种无地自容,好像面对列祖列宗的感觉。

 李隆基愧疚地第一次向邓宏低下了头: “是我对不起祖宗们,更对不起先生啊!”

 “事已至此,陛下不用太过自责,只是往后,愿陛下不要再迷恋于权利,至于这天下,臣定会助新皇平定。”

 闻言,李隆基这才安心: “大唐有先生,幸甚、幸甚啊!”

 不过,李隆基还是有自己的担忧,他看着邓宏问道: “先生这次去相助太子……哦新皇平定叛乱,该用什么身份合适啊?”

 邓宏的身份,毕竟很复杂,总不能每一次,都用邓宏这个名字吧!

 “这个,我自有打算。”

 其实,李隆基说得不无道理,自己的身份终究不好行事。

 若换作是明君或者是守成之君,在必要的时候告诉他还没什么事情,就怕万一将来继承皇位的是昏君,就麻烦了!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邓宏脑袋里一闪而过,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去如何应对。

 就这样,在看望李隆基,并与他细心交谈后,邓宏便带着妻子离开了西蜀,赶往了灵武,准备与平叛大军会合。

 而与此同时,在经过初期的势不可挡后,叛军的攻势渐渐延缓了下来。

 这一来是李光弼在河北将安禄山的老巢搅得天翻地覆。

 其次则是东讨大军在郭子仪等人的率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此时的朝廷大军早已不是叛乱刚爆发时的那些临时征召的老弱病残,而是战斗力丝毫不弱于河东叛军的安西军、北庭军、河西军、朔方军四大主力。

 在平叛大军的一路高歌猛进下,安禄山察觉不妙,立即迁都回洛阳,至于长安,则做为防御朝廷大军的第一道防线。

 此时,叛军在长安的兵力,仍有十万人,由安禄山的心腹大将安守忠和李归仁、长安留守张通儒等人率领。

 而平叛大军则由北庭支度行营节度使李嗣业为前军、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率领本镇主力为中军,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后军,总共十五万人朝长安一路高歌猛进。

 最后,两军于长安城南香积寺展开了对峙!

 朝廷大军中军大帐内,郭子仪正分布任务。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他,也终于如邓宏所期盼那样,成长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言行举止之间,神采奕奕。

 “吩咐下去,各军立即备战,待指令下达,务必一战击败叛军,收复长安。”

 郭子仪镇定有力地下达命令,众将们闻言,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这时,手下来报: “大帅,门外有两人自称是大帅的故人,有要事相见。”

 “故人?本帅何来的故人?”

 郭子仪疑惑地看着属下,“来人长什么样。”

 “看不清楚,来人身戴面具,其中一人是一名女子,看样子,约是二十出头。”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我似乎没这样的故友吧!”

 顿了顿,郭子仪还是决定让他们进来一探究竟。

 “你去将他们带进来吧!”

 “是。”

 不一会,邓宏夫妻便跟着侍卫进入了中军大营。

 时隔多年,师徒二人再次相见,邓宏看着成长起来的郭子仪,欣慰不已。

 他这次之所以来找郭子仪,便是想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好做事。

 “你们是何人?来见我何事?”

 郭子仪并没有认出邓宏,因为邓宏头戴面具,多年不见,甚至是一旁的师娘,他也没有认出来。

 “子仪啊,长安一别,也有三十余年了啊!”

 “你是?”

 邓宏缓缓摘下面具。

 郭子仪见状,有些疑惑: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