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兵发洛阳(第2页)

 先是大唐最精锐,最能战的中央禁军玄甲军全军覆没于渭水,如今,就连边军也损失惨重,这对于大唐的军事力量来说,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打击。

 要知道,如今叛乱尚未平定,回纥等胡族日渐强大,若无再战之力,大唐将何以自保,更别提压制北方的胡族了!

 郭子仪的担心,同样是邓宏忧虑所在。

 曾几何时,大唐的军威是何其强盛,军不出,敌军便未战先逃。

 可如今,军力凋零,如若再不重建,大唐就真要步入晚唐藩镇割据,万里河山只剩长安的悲剧了!

 但邓宏并不愿意坐以待毙,若是放任不管,这就不是他了!

 他对郭子仪说道: “军力虽损,但尚能再建,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尽快平定叛乱,叛乱平定后,只要君臣齐心,何愁不能中兴啊!”

 邓宏对如今的局势并没有持悲观,因为叛乱才爆发不到一年,受损严重的也只有关中和关东地区。

 只要尽快平定,这天下还有得救,要知道,历史上,安史之乱可是持续了八年之久,而这,邓宏决不允许。

 “我来便是为了跟师父说这件事。”郭子仪道,“如今,长安已经收复,陛下不日便会回到京师,而安禄山仍然盘踞在洛阳,陛下有旨,让我们即刻挥师东进,迅速平定叛乱,以安天下。”

 “嗯,大军何时启程?”

 对于李亨的做法,邓宏倒也没有异议,如今,唐军大胜,安禄山困守洛阳,此时携大胜之威进兵洛阳,正是时机。

 “半月后。”郭子仪道。

 顿了顿,他又说道: “对了,我已经将师父引荐给广平王殿下,师父如今身份特殊,若不能以合适的身份在军中,唯恐行动不便。”

 “就依你吧!”

 对此,邓宏也无异议,当今天下,除了郭子仪还认识自己,早已无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就这样,邓宏被郭子仪引荐给了身为大元帅的李豫,并因为香积寺之战的功劳封为前军先锋。

 半月后,皇帝李亨也在大军的护送下返回了长安,并移至大明宫听政。

 而上一任天子李隆基听政的兴庆宫,则因李亨的不喜,而失去了政治地位,沦为了后宫妃嫔的居住之地。

 朝廷迁回长安后,李亨便携手百官,准备东征事宜。

 不久后,李亨便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河东节度使,二人奉旨率领十五万唐军,分两路攻击叛军。

 长安一路军,由前军将领李嗣业与先锋邓宏率三万唐军先行兵出潼关。

 成都,太上皇别宫。

 自从来到蜀地后,李隆基整日忧心不已,虽然有高力士、陈玄礼等心腹旧臣为伴,但他仍对现状有所不满。

 人啊,总是得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

 此时的李隆基,终日都在思念他的杨玉环,甚至对皇位仍然抱有一丝想法。

 “唉,要是玉环还在,该多好啊!”李隆基借酒消愁,看着殿内婀娜多姿的舞姬,却无一点兴趣。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杨玉环,也在思念着李隆基,

 自从马嵬驿后,杨玉环便被邓宏安置了下来,邓宏告诉她,等时机一到,便将她送到李隆基身边,可这都过去快半年了,却仍不见邓宏的承诺,这不禁让杨玉环有些心急。

 于是,她决定不再继续等下去,而是准备只身一人动身前往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