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须子 作品

第55章 不开盘的日子之黄埔港内卸废钢(1)

    七月流火暑热天,两派争斗闹没完。



    社会秩序已大乱,黄埔港内无人干。



    外轮靠港十数天,无人卸货返航难。



    为挽国家形与象,外贸人员勇承担。



    七月的广州,两派争斗无休无止,社会混乱,谣



    言四起,武斗升级已由棍棒竹签上升到枪支弹药,白天打打杀杀,晚上冷枪声音不断,人们生活在惶恐之中。黄埔港内多艘外轮卸不下货,滞留在港,每天的滞留,我们国家都需要用外汇付出违约的罚金。



    当时的广东省外贸局尚能正常运转,遂向广东省



    各个出口公司发出号召: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减少国家的外汇损失,全体广东省外贸人员放下分歧,摒弃前嫌,组织人员,分批分期到黄埔港卸货。具有高素质的广东省各进出口公司的广大员工、外贸局干部、海关商检机关工作人员、动植物检疫人员等都行动起来了。参加赴港卸货的队伍迅速组建完成,出口部的人员是不参加当地的派别的,故以逍遥派的姿态参加卸货,这里当然少不了我。



    黄埔港是我国三大港口之一,还有北方的天津港、华东的上海港。这三大港口支撑着祖国对外贸易水上运输的半壁江山。黄埔港地处珠江入海口,交通发达,内陆运输方便,离广州市区仅十公里左右,由黄埔大道联通。



    7月某日,经外贸局与港口协调,轮到广东工艺品公司派人到黄埔港卸货。汽车早早出发,满载着40多人的卸船队伍沿着黄埔大道向东疾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船再压港了。不算太宽的沙石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路边偶见个把挑担运菜的农民,往日繁华的黄埔大道显得格外冷清。不一会进入港区,我们这车的带队是广东工艺品公司其中一派的小头头刘连峻,他下车与对方联系。刘连峻是北京人,家住德外西后街,当时很年轻,还不到23岁,1964年毕业于外贸部在北京西山办的一个中专干训班,这个班是全国招生、全国分配,有分配到各大总公司、有分配到口岸公司、还有分配在内陆外贸公司等等。刘连峻到这儿有几年了,在公司办公室工作,住在我们出口部的那个楼上,我们经常在天台上聊天,偶尔一起出去吃饭,有时在公司中午还一起打扑克,总之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