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宝夺笋失败 作品

第29章 当老板的不容易啊(第2页)



    得到李琦的指示,这个士兵立马转身离开,去向工匠们转达李琦的意思。



    一转眼时间也来到了12月份,北鲁和东夷都抱着存粮在家里过冬。逃过一劫的原禹州境内的士绅也都逃到了香洲和金州,都靠亲戚朋友。



    没有人再来挑事生非,万康皇上也能先好好过完这个冬天。



    而在禹州境内又发布了一篇通告。太平军治下百姓,无论家贫与否,10岁以上,15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一律进入村内城内设置的学院学习文字与算术。且在学院内学习的孩童皆为学生,太平军会管理这学生上学期间的一日三餐。



    这个消息再禹州百姓之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什么意思啊这是。让孩子读书认字这好事落在咱们庄稼户脑袋上了。”农民可并不笨,他们不让孩子读书认字,纯粹是没有那个家庭条件能供得起他们。当有人给孩子供饭,教他们认书的时候,他们当然愿意把孩子送过去。



    “这男女不论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就是男子考取功名,女子主内从来没听说过男女共同学习的。”有一些免于清洗晰的读书人,对此颇有微词。而农民们也在想着光把男生送进去,把女生送到书院里一起学习多少还是不放心。



    “包管一日三餐呢,这钱能经得住花吗?不能长久吧。”而有的人则是对一些管学生一日三餐的事表示怀疑,而且在他看来就算是维持的时间久了也难不了太平军不会财政崩盘。



    李琦对于全民学生的义务教育,自然还是有着他的执念,就算弄不齐9年义务教育。起码的话弄个5年教育让民众的协会基础的认字算也行。



    泉州6个府城,65个县城,至少还有着7000多个村子。李琦这一口气足足兑换了39,520个老师,还是由他的基础士兵强化了10级的语文精通10级的算术精通。配备个人器具,还有防身的皮甲,腰刀。毕竟有条件的话还要教学生们一些防身术,光会读书,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也不行。



    这些文官教师平均下来府城里和县城里可以配备20个,每个乡村里头都可以配备5个。



    一口气兑换了接近四万个文官做老师还不够 。李琦又花费了接近400万两银子兑换了纸笔,墨水的书写工具。还有铺贴学生的粮食物资。



    这一次他是要更新自己领地内的文化。大辰王朝的文字是跟繁体字较为相似但又不是完全繁体字的文字。



    李琦进城时看见的一些牌匾上的文字基本靠猜。



    各个商铺里面的查账账本都是强制要求用他们的简体字进行记录。



    而现在他要求自己的文官老师们,对于学生就教导简体字,而且还要教他们写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



    同时也将自己的兵马散布到各个城镇当中,一旦有人作乱进行阻挠就地格杀。



    他能想象得到,无论是那些有钱的人不愿意民众们也得到知识跟他们来竞争。还是那些老学究,不愿意所谓的中原子民学习在他眼中离经叛道的简体字和是杂项的算术。



    “可惜了,我这个人一向没有耐心。简单粗暴有效我就继续,简单粗暴无效我就放弃这一条路换另一条。”李琦这番话好像也是说给自己来进行听的,在他这条政令下去恐怕不流血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