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殿下纯孝(第2页)



    端起瓷碗,朱允熥用勺子沿着碗边转一圈,轻轻的吹气,“百家饭养百家人,皇爷爷说,咱们朱家,就该和百姓一样喝点粥,吃点咸菜。不然呐,对不住天下百姓不说,更对不住自个儿之前吃的苦。”



    斜着脑袋,作恍然大悟状,“孙儿想起来了,这叫做忆苦思甜!”



    马皇后笑了笑,“百姓们可吃不起白米粥,这得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得的。”



    说罢,马皇后还是张开嘴,让孙子给自己喂粥,“熥儿大了,也明理了许多。”



    院外,朱元璋和朱标踩着脚步进来。



    后头跟着韩国公李善长和魏国公徐达,两人跟在五步之外,一路上一言不发。



    虽然定下后宫不干政事的规矩,可朱元璋还是习惯在坤宁宫商讨国事。马皇后和朱标这两个人的建议,要比旁人,有用的多。



    门前,朱元璋突然停下,“谁在里头!”



    “回陛下,三殿下在里面。”



    面对朱元璋的疑惑,玉儿解释道,“大殿下新去,娘娘心中悲痛,不愿用膳。三殿下知道了,来了这儿,陪娘娘用膳。”



    推开门时,正看到朱允熥吹着汤匙,小心的送进马皇后嘴里。



    听到动静,朱允熥表面慌张,心里却镇静的很,“孙儿见过皇爷爷,见过父亲。”



    朱标怒道,“兄长入殓,你却擅自跑走。目无礼教,成何体统!”



    朱元璋也怒了,“吼啥!咱看,咱孙子比你明事理。你爷爷死的时候,咱那时饿着肚子,也得先让咱自己吃饱!”



    身后的李善长顺着夸赞道,“皇上幸甚,大明幸甚。三殿下纯孝至此,自古难见。”



    这时,朱允熥突然跪到地上,“父亲息怒,孩儿从小在皇祖母身边,养之大恩,孩儿常记于心。听闻祖母不愿用膳,心中焦急,故而如此。”



    朱标也心软了,说到底,朱允熥并无过错,“罢了,只是日后记得,与家人通报一声。祖父寻你不得,这也是孝吗。”



    “孩儿记住了。”朱允熥点头答应。



    朱元璋推了一下朱标,“去去去,去通政殿看折子去,这儿不用你了。祭祖也得你去,有这空子,别吼咱孙子。”



    而后,朱标领着朱允熥先去。



    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朱元璋收起笑容,脸色变得沉重。



    “皇爷,太孙之位”李善长老谋深算,他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就能猜到这其中的缘由。



    朱元璋晃了晃脑袋,“先撂着,不急。”



    李善长默默退到一边,心里活泛的很:不急,真的不急吗。



    一个是庶子本无错,一个是嫡子本无错。恐怕,在这个皇帝的心里,两个皇孙的权重,已经有了些许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