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不是永乐(第2页)



    朱允熥冷笑着:这个李善长,果真是老狐狸,说起话来,滴水不漏。皇爷爷确实说过,与董伦势不两立。但在开国之初,为了天下学子,早就赦免了那些在前元做官的人。



    而这些前元的官,多数都以刘伯温为首。



    与刘伯温不和,这在朝廷里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如今刘伯温死了,却也不能再让一个“刘伯温”进朝廷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开国时,咱就说了,对那些前元的官,既往不咎。”



    “既然咱儿子夸过他,那咱就”



    看到李善长的表情,朱元璋轻轻一笑,“那会儿咱还不是皇帝不是,那就没有啥君无戏言。把他叫回来,给咱孙子做个师傅。”



    李善长苦着脸,却也只得点头答应。



    在朱元璋刚刚的话里,似乎还透露着另一层意思。



    是你李善长当初擅作主张,这回就再让你李善长把董伦给请回来。



    朱允熥松了一口气,他不喜欢董伦,因为这个老头子十分的不近人情。在董伦眼里,只有师生,没有君臣。



    但董伦,那些前元降臣一直以他为首。



    这对朱允熥来说,很重要。



    “第二件事。”朱元璋这才拿出黄绸子,扔在李善长面前,“一块儿到的,你和兵部瞧瞧。”



    李善长弯腰捡起,只看了一眼,脸色一变,又很快恢复正常,递给唐铎。



    唐铎是兵部侍郎,朱元璋命他领兵部诸事,择良而报。



    “老三那儿又吃紧了,兀卜台南下犯边。辽东东宁草河千户所被兀卜台放火烧了,近千百姓,死于非命。老三苦于大同战事,抽不出身来。”



    朱元璋深深的叹气,“你俩说说,该如何。”



    唐铎放下绸子,跪在地上,“陛下,秦、晋二王,分守戍边。如今西北、东北皆有战事,燕王殿下身处北平,当发兵相助。”



    听到“燕王”两个字,朱允熥全身轻轻的颤抖。



    活了两辈子,朱允熥似乎仍然无法放下对这个四叔的芥蒂。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自己的四叔给自己灌药葫芦的场景。



    朱元璋没有注意到,在听了唐铎的话后,思索片刻,随即点头,“下旨,让老四别窝着了,带兵跟着他俩哥哥打仗去。咱大明朝,不能有闲散皇子。”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朱允熥的胸口也开始起伏:四叔,正是从这时起,你开始有了自己的大军。



    想到这儿,朱允熥握起拳头,朱允炆的教训,他还历历在目。



    无论是他还是朱允炆,藩王永远都是绕不过去的。削藩没有错,错的是方法以及削藩的人。



    如果换做是自己,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叔叔们。



    朱允熥的脸色,逐渐变得平静,眼睛也变得清澈。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是我,那我的赢面要比朱允炆大的多。



    永乐,永世长乐,万民安和。



    你的永乐,是盛世。



    若是我,我也将创大明盛世。



    为寻建文,你遣使西洋,兵至漠北。



    而我,开疆拓土,扬大明国威。



    我不是永乐,我却要超越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