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官差(第2页)

 


    传到皇爷爷那儿,再传遍京城。
 


    到头来,再落得一个朱允熥不贤的名声。
 


    吃了瘪的朱允熥,那最得利的,那就只能是东宫的另外一位。
 


    同样是侧厢房,朱允熥给自己倒上茶,也对着金佛像,拜上一拜。这儿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想不到,殿下您也信佛。”
 


    内室里,姚广孝笑着走出来。即便有上次的事情,姚广孝依然没有丝毫的慌乱。
 


    这是朱允熥第三次见姚广孝,这个相貌,明明与普通的和尚无异。
 


    却总想着挑起天下大乱,祸国殃民。
 


    “你可真不像一个出家人。”朱允熥坐在布垫子上,表现的很淡然。
 


    姚广孝回敬一句,“殿下也不像一个五岁的孩子。”
 


    上一次申春楼之后,姚广孝就觉得,这个五岁的皇孙,一点也不像只有五岁。那藏在肚子里的城府,太深了。
 


    “那孤该是几岁。”朱允熥倒是有些好奇了。
 


    姚广孝走到朱允熥对面,全然不顾李景隆拔出的佩刀,“殿下若是燕王的年纪,那小僧倒也是信了。”
 


    接着,姚广孝摇摇头,忽然大笑,“怪不得,怪不得宫里那位,如此看重殿下呢。”
 


    这和尚,伶牙俐齿,也难怪,能说动四叔。
 


    朱允熥心里嘀咕一句,两只眼睛盯着姚广孝,“姚广孝,孤今日,可是来抓你的。”
 


    姚广孝笑着摇头,“殿下您不是来抓小僧的,您要让抓小僧,本该是大张旗鼓,要让燕王心生畏惧。而不是这样,人不知鬼不觉的,把小僧带走。”
 


    仿佛被说中了心事,朱允熥脸色一红,“那又如何,要抓你,与四叔何干。”
 


    姚广孝笑而不语,端起杯子,自己先喝了一口,赞叹道,“好茶,可惜杯子不好。若是换上汝窑的,这茶,只会更香。”
 


    “喝茶香不香,和杯子也有关系?”朱允熥抹一抹嘴,“你这和尚,胡说八道。”
 


    “出家人不打诳语,茶好,杯子也好,茶自然更香。若只是茶好,杯子却不好,这茶也难成大器。”
 


    朱允熥突然大怒,“妖僧,你连孤都敢编排!”
 


    姚广孝哈哈大笑,“殿下息怒,小僧只是一时嘴快,说错了话,还请殿下恕罪。这是沂蒙山的前井,殿下要不带几包回去,给陛下尝尝。”
 


    说起茶叶,朱元璋确实爱喝山茶。他觉得,只有山茶喝起来,才有味道。
 


    手指了指旁边的柜子,上面已经包好了几包茶叶。
 


    朱允熥脸色有些古怪,“怎么,姚广孝你知道孤顾今日要到你这儿来?早早地,把茶叶包好。难不成,你还能未卜先知。”
 


    姚广孝摇摇头,“天界寺,本属礼部,平日里,没人敢管。而今日,寺外来了几个官差。于是,小僧猜着,殿下要来。因此,早早的备好茶叶,静等殿下。”
 


    “殿下,门外的官差,既然不是您叫来的,那只能是另有其人。至于这人是谁,殿下心里也该比小僧清楚。”
 


    “这人与燕王,对殿下而言,孰轻孰重,殿下您更该清楚。又何必,拘泥于燕王一人呢。”
 


    朱允熥完全没想到,姚广孝会这么来为他自己和朱棣开脱。
 


    “殿下,您与其总想着改变别人,不如做好自己。不然,即使您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长久。”
 


    正要发作,朱允熥却想到了朱允炆,于是火消转笑,“茶叶,孤收下了。至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