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册封

    春雨贵如油。



    当第一滴春雨,从天上落向大地的时候,就代表着这块土地,将要开始春耕播种。



    这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百姓们对于春耕,有着很深的执念。



    连着几天的雨,有人却觉得心烦。



    “这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老爷我,都不晓得有多少个日子,没见过太阳了。”



    韩国公府,这是大明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的家。



    虽然是个文官,但这里却是摆满了兵刃。从前堂起,再到后院,一路上都能看到各种兵器。李善长拉不开弓,院子里却摆着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弓。



    “爹,您总盼着停雨做什么。”李祺坐在椅子上,两腿盘住。



    李善长看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深深的叹气,“我怎么就生出了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皇爷来了旨意,要给三殿下,选两个侍卫,随伴左右。等到天晴,你也能跟着进宫去瞧瞧。”



    李祺不以为然,“那又如何,我又不会什么拳脚,做不得这个侍卫。”



    当旨意刚下的时候,李善长就变得十分谨慎。给皇子皇孙挑选侍卫,看似平常,却意义非凡。



    按着《皇明祖训》,皇子皇孙只有承封时,才能有自己的侍卫。



    所谓承封,就是朱标封太子,朱棣封燕王。只有这个时候,皇帝才会下旨,给皇子皇孙,配上侍卫。



    “你就算是不会,也现给我学!”李善长很是宠溺自己的儿子,除这次外,很少发脾气。



    李祺终于站起来,有些不解,“爹,我怎么说,也是皇上的女婿,大明的驸马。为何好好的驸马不做,我要去跟着旁人,做什么侍卫。”



    文官对武将,天然的轻视。李善长也不例外,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基,把握在淮西勋贵的手上。



    正要再骂一句,管家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老爷,宫里来人了。”



    “谁来了!”



    李善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毛镶,这些日子,毛镶把朝廷里,搞得人心惶惶。虽多有怨念,却也无可奈何。



    “是大狗,说是有皇上的口谕。”



    听到这么说,李善长松了一口气,他揪住李祺的手,“你在家好好练,就算不会,也要耍出一套把式来。我可告诉你,驸马只能保李家一代,而这个侍卫,可保李家三代!”



    会客厅,李善长命管家倒茶。



    虽然大狗大字不识,为人莽撞,但李善长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韩国公,茶就不必了。皇爷有口谕,宣您进宫。”



    李善长边听边点头,“敢问皇爷召我进宫何事?”



    大狗摇摇头,“不知。”



    “那还有何人一同进宫。”



    “不知。”



    “皇爷下口谕前,见了什么人?”



    大狗依旧摇头,“还是不知。”



    什么都没问到,李善长有些失望。管家急忙的捧来官服,就要给李善长换上。



    李善长摇头拒绝,“不必了,穿着常服就是了。若是有必要穿官服,就该是圣旨而不是口谕了。”



    换上一身长服,颜色素的很。



    一路上,李善长思绪万千。在奉天门前,隔着轿帘,李善长看到了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出宫的轿子。



    “晋王、燕王?”李善长摸了摸下巴,“难不成,又是三殿下的事。这些日子,皇爷对三殿下,可谓是真的上心。先是下旨选侍卫,再又选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