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李大聪明(第2页)



    说着,李景隆摸出放在腰间的玉牌,“此牌,乃是当年皇爷赐给臣父。虽已十五年,臣却一直放在身边。时刻警醒自己,莫忘皇爷创业之艰难,莫忘大明开国之砥砺。”



    突然,李景隆竟大哭起来,“臣有罪,皇爷赐给李家数不尽的富贵,李家竟然还要去与民争利。皇爷罚李家,李家心甘情愿。”



    朱允熥听着变扭,猛的拍一下桌子,大喝一声,“李景隆!”



    李景隆正抹着眼泪,闻声一愣,自己也有些呆住,“殿下,臣在呢,您说。”



    “你别在孤面前演戏,孤看不得这些。”朱允熥沉下脸,“过来,孤有事吩咐给你。做好了,功过相抵。做不好,罪加一等!”



    李景隆一乐,小步跑过去,“殿下,您吩咐,臣尽全力。”



    “你与孤说说,这次一共是多少的农户,多少的佃户。该多少就多少,不准弄虚作假。”



    掰掰手指头,李景隆想了想,“殿下,光是臣这一家,就有一千四百多佃户。”



    朱允熥微微皱眉,“这么多?”



    凤阳,是大多数淮西勋贵的老家。建国之后,把凤阳的军户、农户、佃户,分给有功之人,这也是惯例。



    “殿下,这不多。凤阳是皇爷的老家,这税要比别的地方轻,佃户自然就也多。好多外乡的,看凤阳税低,都跑去凤阳。他们无户无籍,就只能做佃户。”



    听到这儿,朱允熥倒也是能明白几分。



    大明朝,税最重的地方是苏州府,税最轻的就是凤阳。一来,凤阳一直都有徭役。先是祖陵,再是孝陵。二来,就如李景隆所说的,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



    “把你家在凤阳的耕地,全都退回去。退给农户也好,佃户也罢。就一条,不准再和老百姓抢地种。”



    李景隆赶紧点头,“殿下您放心吧,别的人臣不敢说,就臣这家子,肯定是退干净了。”



    朱允熥却是还有别的主意,“不光是你家,其他人也要一块儿退。光退你一家,皇爷爷的气,消不了。气不消,你这牌子也拿不回来。”



    正有些犯难,听到最后,李景隆两眼放光,“殿下,臣家那牌子,还能回得来?”



    朱允熥笑道,“写的你家名字,还能飞了不成?牌子就放在东宫,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再给拿回去。”



    虽然,不知道这个牌子,究竟有没有用处。但牌子放在家里,也是身份的象征。整个大明朝,有这块御赐铁券的,可没有几个人。



    李景隆一下子来了精神,“得嘞,臣这就去办。臣那些叔父们,保管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交出地来。”



    道了谢,李景隆就往外走,步子飞快。



    “等等,孤在嘱咐你几句。”



    靠在李景隆的耳边,朱允熥小声说着,“孤知道你为难,这些人毕竟是你的叔父们。就连你爹,在他们面前,都要矮上一辈。”



    “孤教你,不知道如何办,就去开国公府。你明着告诉开国公,这是孤的意思。他若是不肯,就让他进宫来找孤。开国公带头退,别的人,也得跟着退。到时候,这些功劳,都算在你李景隆头上。”



    李景隆听着连连点头,心中大喜,“殿下大恩,臣没齿难忘。”



    朱允熥笑骂道,“快去办吧,这再办不好,你这牌子就别再想了。办好了,牌子还是你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