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这就是名分!

    “奴婢叩见皇爷。”



    朱元璋抬脚经过,又把脚缩了回来,“不准报,门口那些个轿子,都让他们滚。不知道的,咱这儿成了啥地方了。”



    在门口站着,朱元璋寒着脸。奉天殿里面的声音,依稀能听得见。尤其是里头,争论起来时,朱元璋脸色更加的不好。



    回头只看了一眼,“去,告诉毛镶。”



    推开奉天殿的门,朱元璋大跨步进去,常升紧随其后。与众人擦过,朱元璋头也不回,坐在朱标起身让给他的位置上。



    手指敲动桌面,冷笑着,“说呀,咋不说了。咱刚刚听着,你们不是说的挺欢实的。有违祖制,于礼不合。该说的漂亮话,可都是让你们给说光了。接下来,是不是想着法儿,逼着咱儿子给你们旨意呢。”



    李善长走几步,“皇爷,臣等不敢。各位大臣们,都是于公之事,不敢徇私”



    朱元璋抬一抬手,打断李善长,扭头去问朱标,“咱问你,你咋想。削藩一事,是咱的主意。你儿子他没那么大能耐,敢和他几个叔叔较劲儿。”



    “老二、老三、老四,每天各地方弹劾他们的折子,堆的像小山似的。咱是皇帝啊,咱不能不管。可咱老了,你又是他们的大哥。每次呢,你都是随口的训斥几句。对他们,你真是过于放纵了。”



    朱标沉默不说话,刚刚大臣们的争吵,吵的他头痛欲裂。



    个个都在说朱允熥的不是,却没人提到藩王。朱标自然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可在大臣们的眼中,他是大明朝未来的明君,怎么能因为一点小事,就与自己的兄弟不和。



    无论是为人君还是为人兄,朱标在大臣们的眼中,都不该跳出礼法那个圈。



    被如此束缚,朱标也是心中不快。对眼前这些人,早已心生厌恶,只等着一个契机。



    “儿臣听父皇的。”朱标知道,朱元璋这是来杀人的。



    朱元璋一拍桌子,“好,听咱的。那咱说,这个屋子里人,都该死。你儿子如何,那是咱给的旨意。他们在这儿说三道四,可都是在数落咱的不是啊。”



    “臣等不敢”



    几人稀稀拉拉的跪下,突然之间,被扣了这么一顶帽子,他们十分惶恐。



    李善长同样屏神,几十年了,他太了解朱元璋了。这个时候,不杀几个人,就不是朱元璋的性格。



    可是,李善长又犹豫了,他主朝廷之事多年,如今已经是年逾花甲。



    天命不可知,李善长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年。可自己的儿子,若想在朝廷里站稳,就还得是李善长在朝廷里左右逢源。



    一旦做了孤臣,他不打紧,可自己的儿子,就不一样了。



    李善长在看朱元璋,朱元璋同样也在看李善长。这个老狐狸在想什么,朱元璋心知肚明。朱元璋突然一笑,“李善长,你的寿辰快到了是吧。咱大孙前些天,还和咱说。和你说好的,去你家给你祝寿。”



    李善长瞳孔一震,低下头,“皇爷家事,臣等不便过问。为人臣,若是盯着皇爷的家事不放,与佞臣又有何区别。”



    刑部尚书刘仲质,半张着嘴,“韩国公,您这是”



    朱元璋轻轻一笑,“传旨,吴王准往李善长家里祝寿。他是晚辈,这是应该的。再有,你儿子在朝中,也没个一官半职的。到吴王府上,做个文差如何。”



    说是问询,可朱元璋已经是拍了板,“就这么着吧,咱定了。”



    所谓文差,与詹事府詹事无异。只是,一个归属于太子东宫,一个归属于哪个吴王府。但吴王为何,李善长心知肚明。